閱讀歷史 |

第261章 晨風吹動誰家旗鼓(上)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八月二十八,太行山很熱鬧。

漳德府涉縣到潞安府黎城縣的山中驛道,天色剛矇矇亮,張道浚和張世澤帶著三千騎兵迤邐而行。

張道浚是沁水人,又有皇帝的嚴令,一門心思回鄉剿匪,帶著一千騎兵距後隊三十里開路。

山勢太陡峭了,這地方完全不適合騎軍作戰,張世澤策馬揚鞭的夢想破滅,內心不是很高興,一邊暗罵陸天明剿匪不找個好戰場,一邊提心吊膽四處張望,生怕一不小心滾落山崖。

他們距離陸天明不過二百里,且會越走越近,到黎城縣城後齊齊向南。

可惜兩人完全沒有身處戰場的意識,也不知他們能不能參與大事。

北面的盟主王自用也在南返,六萬人目標太大,他十分清楚分散運動才能保留大部分。

路過平定、樂平的時候,流賊一分再分,讓他們去劫掠鄉野,主力一萬人前行‘探路’,到潞安府集結就行。

距離遼州城大約三十五里的大山中,壁立千仞,松濤嗚咽,山谷兩側都是懸崖峭壁。

老曹帶著二千人,藏在山谷東邊狹窄的山坳中,身邊全是松樹,他在這地方蹲守六天了。

好多人都說老曹驕橫,適合做前鋒,沒有做主將定性,皇帝就不這麼認為,多次跟陸天明說過,老曹能獨擋一面。

皇帝依據很簡單,因為老曹能跟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王之臣、袁崇煥、孫承宗、洪承疇統統處理好關係,怎麼能是一個莽撞的人。

陸天明夠炸刺了吧,老曹同樣能處好關係,欽差與地方官衝突的時候,他知道重點在哪裡。

實際上剿匪到現在,只有老曹一人直屬兵部指揮,其餘人都是地方兵。

秦良玉的白桿兵還沒有被迫參與大規模剿匪,老曹就是大明朝唯一的全疆域機動兵力。

老曹心裡跟明鏡似的,他只有努力剿匪,快速剿匪,才能做總兵鎮守邊關,名垂青史,與文官沒必要鬧彆扭,反正都是為了剿匪,主次不重要。

這樣的心態讓他殺敵的時候勇猛,休息的時候也能坐得住,陝西剿匪兵力缺糧缺餉,只有他的人不缺,這不就是老曹的能力嘛。

天邊啟明星在閃爍,老曹從灌木叢中的帳篷出來,快走幾步到山樑,盯著北面黑漆漆的大山觀察。

晨風很冷,老曹吹了一會,準備下山,眼角餘光一閃,好似看到北面有火光。

北面三十里還藏著孔有德和祖家的騎兵,曹文詔眼裡閃過一絲惱怒,這些混蛋竟然不聽令,私自生火。

但緊接著,嗚嗚的號角傳來,越來越近。

山坳中的騎兵瞬間驚醒,火速披掛,拿著刀槍一窩蜂跑到裡面找各自的戰馬。

曹文詔沒有動,依舊盯著北面的烽火。

南北埋伏的騎兵無法跨越大山聯絡,只好讓人爬到山頭,每隔五里設一個烽火和號角傳訊。

按計劃,發令的應該是他,只有南邊堵住流賊的時候,北面才能出來兜後路,現在顛倒了。

只有少數人進入山谷就發動,很容易讓王自用跑掉,功虧一簣。

曹文詔看了一會烽火,確定不是誤發訊號,扭頭大步向山頂攀爬。

一炷香後,山谷情形盡在眼中,北面十里,一片烏壓壓的人群順著小河撒丫子向南。

身後的親衛吭哧吭哧追上來,把望遠鏡遞給他。

曹文詔看了一會,光線不是太好,流賊看不到邊界,也沒有任何旗幟。

嗚嗚嗚~

北面的號角越來越急,這是沒有收到回應,擔心南邊把流賊放過去。

曹文詔依舊未動,眼睜睜看著流賊靠近。

再次拿起望遠鏡,流賊如同一條條魚,身上在反光,還挺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