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章 成都的發展與房地產計劃 丞相對商貿協定的批註與藍圖 (第2/2頁)

加入書籤

注:(一)、我方應利用好魏國放棄鑄幣政策視窗期,迅速讓蜀幣在魏國流通,推動蜀幣成為魏、蜀、吳的通用貨幣。

(二)、地方鑄幣權全面收歸中央,成立蜀漢中央銀行,與農、商、當地政府合理協調,保障蜀漢民主基本生活物資供給,穩定蜀地物價。

(三)、中央銀行鑄造超出流量百分之十的貨幣,適應後可逐步放寬至百分之二十(貨幣寬鬆政策,注水),用於進口商人貸款,專門去魏國購置物資。

(四)、做好貨幣發行以及出口備案,鑄幣時使用尖端防偽技術,防止出現假幣。

(五)、貨幣賴以保值的基礎是蜀錦供應量,農、商相關部門以及當地政府應保證蜀錦的生產量。

3、開放上庸城為通商城市,魏蜀雙方官方以及民間商人可在此自由貿易,並歡迎其他民間個體來此進行交易(吳國民間商人)。

注:最終讓魏、蜀、吳三國都進入到貿易體系中來,以收割三國資本,此協議將對吳國產生最大的衝擊。

4、上庸城所有稅收收入歸魏國所有。(有利於魏國)

注:需適當讓利給魏國相關利益集團,來獲得貿易政策的持續性。

附5、開通與魏國長安至西北涼州貿易通道。

注:(一)、增加貿易通道,可擴大資本輸出。

(二)、為魏國曹氏宗親輸血,保持魏國朝堂內政內耗模式,防止魏國門閥勢力一家獨大。

(三)、西北方向透過官方和走私渠道,以獲取對蜀漢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戰馬,提高蜀漢騎兵戰鬥力。

(四)、為通往西域諸國的陸上絲綢之路做準備。

(五)、勘探涼州地貌、地形、路線。

— — — — — — — — — — — — —

丞相深深的鬆了一口氣,領我到書房的地圖面前,“溢之,此番與魏國簽訂協定,你是功績卓著。你看,我蜀漢偏居一隅,和魏國的版圖、人口相差甚遠。

如今,向東,可以和東吳實現大宗商品貿易,向北,也能和魏國實現物資購買。我們的影響力在三國之間不斷的擴大,先帝興復漢室的希望又大了一分。”

而後,丞相的目光在地圖上慢慢移動,最後將目光鎖定到了南中地區,這片名義上屬於蜀漢,但仍然未建立起有效統治的地區。

本卷《諸葛治蜀》告一段落,預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卷《五月渡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