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7章 魏延造反的可行性 諸葛亮的東吳吃癟成長經歷 (第2/2頁)

加入書籤

工作經歷讓意氣風發、天馬行空的諸葛亮,變得謙虛謹慎、步步為營。而習慣集思廣益的習慣,源於此前一次在東吳的經歷。

在劉備佔領益州之後,孫權要求劉備歸還荊州,老賴劉備一直拖著,直到孫權陳兵邊境,劉備才決定將長沙三郡歸還。孫權也十分開心,便邀請諸葛亮,來到東吳都城建業。

諸葛亮來到建業之後,聽聞孫權要建造一座高大上的佛塔,名叫報恩寺(在今江蘇南京)。諸葛亮不僅精通兵法韜略,還是一名能工巧匠。他立刻設計了一張圖紙,設計了一座高度超過20丈的佛塔(30多米),給塔頂上又設計了一個高度為5丈的銅葫蘆,銅葫蘆的重量達到4000多斤。藉助建造佛塔的名義,來打探東吳的真實國力。

諸葛亮的設計,唯此銅葫蘆最為難以建造,一時之間難住了東吳無數能工巧匠,直到三個皮匠的出現,揭下了孫權的告示,才幫助孫權化解了這次尷尬。

三個皮匠首先砍伐了一棵十幾米高、兩米粗的大樹,透過雕刻和拼接,把大樹製作成一個葫蘆模型,接著,以木葫蘆做胚子,用許多張水牛皮蒙在表面,一針一線縫製成牛皮葫蘆,然後,在牛皮葫蘆上豎著劃出一條等高的口子,掏出木葫蘆,又把牛皮縫好,就這樣製作好了銅葫蘆的模子。

最後,把牛皮模子埋在沙土裡,給模子裡面澆築銅水,最終,做好了諸葛亮所要求的銅葫蘆,尺寸、重量都不差。諸葛亮看到亮錚錚的銅葫蘆後非常驚訝,讚歎東吳是藏龍臥虎之地,不敢久留,便立刻起身返回益州。

於是,“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俗語便在東吳流傳開來,這件事情讓諸葛亮對群眾的智慧不敢小覷,從此更加註重調研和聽取他人意見。

會上,各位將領暢所欲言,建言獻策。但大多是些平平無奇的策略方針,我在一旁聽得百無聊賴,默默觀察丞相的神態,一直是不動聲色。直到魏延站了出來發言,說出了他的謀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