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2章 俘虜處置方式 嚴易投降 (第1/2頁)

加入書籤

魏國朝政會議結束,曹叡讓司馬懿領兵出擊,直奔我方陣營而來。司馬懿極其善於打閃電戰,作戰風格講究一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然而我們還並不知道,司馬懿率軍奔襲我方陣營而來的情況,只道是魏軍還在收縮防禦。但我隱隱約約已經有種不祥的預感。

於是,我找到趙雲和鄧芝就當前戰局進行商議。

鄧芝說道,“我軍在洛陽平原,簡直是如魚得水,短短几日,我們透過招降和招募,就擴編了1千多兵馬,加上原有的部隊,現在我軍已有8,000人之眾。

我們雖說是深入敵後,但是軍隊卻越打越多了。

如今我們已經在芮城,陽城等附近幾個縣站穩了腳跟,完全可以以此為根據,和魏軍周旋。這樣能給丞相在隴右的大軍拖延更多的時間。”

“我們只是一支孤軍,如今深入敵後,雖然招募了些許士兵,但比起魏國在京畿的重兵,無論是人數還是戰力,都還是尤為不及。

而且我們在附近幾個縣徵集到的糧草,隨著我們部隊人數增加,也不過只能再吃一個半月的時間,糧盡是遲早的事情,然而附近也沒有其他地方補充軍糧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一座堅城可以防守,敵人一旦將我們圍困,那我軍則必敗無疑。”

我針對眼下的局勢分析說道。

“那既然如此,就按溢之的建議辦吧。我軍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嚴格執行了陳溢之將軍的戰略。若不然,我們早就戰敗了。溢之對局勢的判斷,肯定是非常敏銳的。”

趙雲身為主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趙雲負責斬將衝鋒,是這支軍隊的軀幹和排面;鄧芝負責哨探,是軍隊的眼睛;而我負責戰術和策略,是這支軍隊的大腦。

“好,請溢之將軍發號施令吧。”鄧芝說道。

“趙將軍,鄧將軍,我可不敢給二位將軍發號施令。”我說道。

“行了,溢之,事不宜遲,說說你的建議吧。”趙雲說道,可能多年的戰場經驗也讓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嗅到了一絲不安。

“這幾日我按原來的套路,在洛陽往我們陣地前往的道路上,設定了不少陷阱,可以用於遲滯洛陽方向魏國追兵的腳步。

我們應當立刻帶足補給,整頓兵馬,趁敵軍沒有完成合圍之前,朝潼關進發,迅速突破魏軍的防禦。”我說道。

其實,怕影響士氣,還有一句我沒有說,再不快跑,可能就跑不了了。

鄧芝負責將新兵編入原來的部隊中,新兵以在當地招募計程車兵和歸降的俘虜為主。鄧芝以伍為單位,往裡面加入新兵,一伍人數從原來的5人,上升到6、7人。

將俘虜穿插開來,編入營隊,有利於可以有效防止譁變和出逃,鄧芝再整營整營地開展思想教育,非常有做政委的潛質。

然而,在處理最後一批俘虜的時候,鄧芝過來詢問我嚴易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嚴易算是一員小將,還有幾名士兵,一直不願意加入我們,要是帶著行軍恐怕會影響速度。要不然還是放他們離去?”

“不願意投降的,他們都是有親人在洛陽嗎?”我問道,如果有家人在洛陽,不想家人因為自己受到牽連,這一點我是能夠理解的,我也動了一點惻隱之心。

“是的,都是洛陽人士,算是有人質扣押在洛陽。”鄧芝說道。

“嚴易呢?他有親人在洛陽嗎?”我問。

“他倒是沒有,從小是個孤兒,只是一心想效忠魏國。”鄧芝說。

“那些士兵,綁住他們的手腳,放幾個麵餅和幾碗水在他們面前。魏軍很快就到,是生是死看他們造化吧。”我說道,蜀漢文化傳統就是仁義。

“那嚴易呢?”鄧芝問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