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2章 行路難(1) (第2/2頁)

加入書籤

民社遴選可靠人手,最好是懂行的,密赴東南諸省分銷。

朕要這些死物沒用。

每批悉數對外售賣後,留下三成金銀即可,剩下的以糧、棉、布、麻、生漆等物進行置換,確保便民社在北直隸各地所需,該收的銀子要收回,具體的審計、核算、監察等事也要做好,別出岔子。”

“奴婢遵旨。”

王體乾當即作揖應道。

朱由校是務實的。

他做事就一條準則,誰都別影響到他謀劃變革。

當然朱由校也清楚,有些事經手的人多了,貪腐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別過分,真要過分了,壞了他的大事,那東緝事廠、西緝事廠、大內行廠都不是擺設!

“兵仗局那邊聚攏鑄幣的人才,此事進行的如何了?”

朱由校起身之際,想起一件事,看向一旁的韓贊周。

“稟皇爺,已經聚攏起來了。”

韓贊周忙低首道:“與錢法有牽扯的戶部、工部等有司,皆不知曉此事,特意去的河南、山東等地搜尋的,不過據王徵所稟,衝壓鑄幣難度很大,尤其是錢範鑄造就更難了,涉及到很多問題。

皇爺此前申明的新幣,恐尚需些時日才可能鑄造出,兵仗局下轄的金銀廠,已經費了……”

“告訴王徵,此事不是急的事,慢慢來。”

朱由校聞言,眉頭微蹙道:“不過要做好保密,誰敢洩露出去,嚴懲不貸。”

“奴婢遵旨。”

韓贊周忙作揖道:“奴婢會將皇爺口諭傳達到。”

錢法諸事,在朱由校逐步梳理和熟悉,牽扯大明的賦役制度後,發現問題最多,隱患最大的。

在朱由校的眼裡,大明錢法就是在亂搞,瞎搞,不說市面流通的金銀,或多或少都存在摻雜,這導致金銀價值不一,而這還牽扯到繳稅,就說夏稅秋糧,其中還涉及到火耗,這裡面能做文章的太多了。

而最讓朱由校無法接受的,是中樞能鑄幣,地方能鑄幣,關鍵是鑄出的制錢標準不一,這導致大明錢法很混亂,沒有統一的幣制體系,大明的根就始終是歪的,空的,至於大明寶鈔,早就他孃的淪為笑柄了……

涉及中央財政收支的種種問題,朱由校能悉數移交給畢自嚴來辦,叫他根據實況去梳理,去調整,不過這個幣制,朱由校要自己來,做好了,不僅能規範幣制,還能透過鑄幣稅積極開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