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五胡十六國 (第1/3頁)
【長安被破,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
次年,公元317年,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的支援下於建康(後世南京)重建晉朝皇廷,史稱東晉。
自晉朝以前,華夏的經濟重心一直都在中原。
北方和中原廣大疆域淪陷後,人口和經濟重心也隨之開始大規模向南方遷移。
東晉建立之初,琅琊王氏出力甚多,王敦坐鎮長江抵禦北方胡人,掌握著東晉朝廷關鍵政治和軍事力量。
司馬睿則並無多少實權,這為後續的王敦叛亂埋下了伏筆。
此後,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等門閥士族先後掌權,形成了“主弱臣強”的門閥政治格局。
眾多的門閥爭權奪利,東晉內部多次發生叛亂和爭鬥,如王敦之亂、蘇峻和祖約之亂等,這些門閥內亂也是導致後續東晉被篡權滅亡的關鍵原因。
東晉固守南方半壁江山的同時,北方各族胡人也在不斷地混戰之中。
華夏北方大地迎來了戰亂不休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因為政權眾多,更迭又十分頻繁,這段歷史想要了解起來也難免顯得凌亂困難。
在劉聰攻佔洛陽和長安佔領半個北方疆域後,漢趙政權也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一個胡人政權。
而在成都建國的氐族成漢和南匈奴漢趙政權之後。
公元318年,涼州西晉官員張氏聽聞西晉滅亡後,也自行建立了前涼政權。
這是五胡亂華中建立的第三個政權,也是為數不多的漢人政權。
前涼政權存在期間,對涼州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保護作用。
它成為了漢人在北方的文化避難所,儲存了大量中原文化典籍,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了貢獻。
其都城姑臧也是當時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五胡十六國還有第四和第五個胡人政權,鮮卑拓跋氏在蒙古高原建立的代國,以及鮮卑慕容氏在遼東建立的前燕。
這五個國家基本構成了五胡十六國前期的基礎,後續的十餘國政權大多是從這五個國家中混亂廝殺分裂出來的。
公元318年,漢趙劉聰病逝,太子劉粲繼位。
然而劉粲即位後沉湎酒色,耽於遊樂,誅殺輔政大臣,處死晉愍帝,軍國大事全權委託靳準決斷。
不久,靳準發動叛亂,劉粲被殺。
靳準之亂後,劉淵的侄子劉曜繼位,劉耀正式改國號為趙。
因為漢趙沒有沿用劉淵的戰略,選擇分化政策。
對待漢人毫不當做自己的子民對待,盤剝無度,漢人身份卑賤,使得漢趙政權快速流失漢人的支援。
且劉淵死後,各大將領無人能夠壓制,最終劉耀在位初期就很快發生了分裂。
漢趙分裂成了兩部分。
一方是仍是漢趙政權,史稱前趙。
一方是石勒率領的羯人分裂組建的後趙政權。
漢趙分裂後實力有所衰弱,但經過十年時間各自劫掠漢人搶奪地盤,漸漸發展成兩個強大的胡人政權。
最終兩國在洛陽爆發決戰。
石勒領導的後趙獲勝,吞併整個前趙,徹底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胡人國家。
石勒此人作為君主存在較為矛盾的點。
他早期做過漢人的奴隸,起兵反晉後縱容手下屠戮漢人。
建國後又醒悟了漢人的先進文化與漢族人才的重要性。
開始廣泛地招降漢族士人參與政權建設,收留了一批北方漢族中的貧苦讀書人,組成了“君子營”,為自己南征北戰和後趙的發展出謀劃策。
並採納漢族士人的建議,輕徭薄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