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4章 安史之亂(三) (第1/3頁)

加入書籤

【在張巡苦守睢陽半年多,河北的顏真卿率領義軍與叛軍史思明陷入對峙時,大唐駐守西域的安西軍終於帶著十餘萬精銳邊軍抵達關中。

盤踞長安的叛軍安慶緒一方,也派遣十一萬精銳與之對抗。

此時雙方軍隊情況為:

唐軍以河西節度副使李嗣業率前軍,郭子儀率中軍,河源軍使王思禮率後軍,總兵力十五萬人。

其中包括回紇、大食、南蠻等總計四萬外族軍隊。

因為叛軍過於強大,郭子儀在此前的清渠之戰中失利,唐肅宗李亨與回紇達成交易,雙方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即,允許回紇軍隊在幫助唐軍攻下城池後,劫掠除官員世家以外的大唐百姓。

事關大唐的存亡,為了取勝,大唐的統治集團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叛軍方面,安慶緒派遣將領安守忠、李歸仁,指揮十一萬精銳大軍應戰。

本質上,這是大唐的河北邊軍與西北邊軍的決戰,雙方都是大唐最精銳的軍隊,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支軍隊。

雙方士兵大部分著甲,守衛邊疆,歷戰無數,作戰方式和經驗相差無幾。

兵器亦是當時最全面最精良的器械。

尤其雙方絕大部分都是唐人,且都認為是在為國而戰。

雙方總兵力共計二十六萬餘。

公元757年9月27日,雙方最終在長安西南方向香積寺爆發大戰。

沒有偷襲,沒有謀略,在過於強大的力量前,勢均力敵的雙方拼的只有自己的實力。

衝鋒開始,雙方鐵騎頂著箭雨衝撞在一起。

鋼鐵與鋼鐵碰撞,血肉驅動著鐵甲與鋼刀長矛戰至力竭。

交戰雙方的兵馬不斷湧入戰場。

受傷倒地的兵卒都得被踩踏至死。

當唐軍一方出現頹勢時,安西軍將領李嗣業,組織兩千敢死之士,全員皆執斬馬刀,排成一道牆齊頭並進,如同一排絞肉機般與敵軍廝殺在一起。

其中將領李嗣業最為悍勇。

所謂“擋嗣業刀者,人馬俱碎。”

唐軍的陣腳得以在李嗣業率領的敢死隊下穩住,雙方大軍繼續廝殺。

極為慘烈的傷亡下,勢均力敵的雙方最後拼的就是誰先扛不住退縮。

經過了短暫卻也漫長的六個小時,雙方共計戰死人數就達到了十三萬人。

最終唐軍以七萬精銳的慘重代價,斬殺六萬叛軍精銳,另外俘虜兩萬。

安慶緒殘軍退入長安,次日棄城東逃,唐軍收復長安。

在此戰中,唐軍與叛軍幾乎是一換一的戰損比,唐軍陣亡率達到了一半,叛軍陣亡率到了六成以上。

而在後世戰爭中認為,當陣亡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仍然看不到獲勝的希望時,軍隊就會無法遏制地發生全面潰逃。

但香積寺之戰中,雙方的陣亡率卻是如此之高。

此戰也被認為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戰。

但是此戰過後,大唐的精銳軍隊幾乎損失殆盡,大唐直接從強盛徹底走向衰落。

香積寺一戰後,唐軍收復長安。

回紇等外族軍隊要求按照約定開始劫掠長安的百姓。

唐軍主帥李俶,即唐肅宗李亨長子,阻止了他們。

對他們說如今剛得長安,若大肆劫掠百姓,必然會迫使洛陽百姓堅決幫助賊軍一同守城,不如等收復洛陽後再履行約定。

回紇暫時同意下來。

之後,唐軍與回紇軍繼續東進,收復了洛陽,回紇軍在洛陽府庫奪取財帛,在市井村坊劫掠三天。

無數百姓被回紇軍洗劫,眾多婦女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