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辛棄疾 (第1/3頁)
【南宋的文人們經歷過山河破碎,國家受辱的變故,詞風明顯向著國仇、戰場、勉勵殺敵轉變。
比如一生力主抗金,還作下《平戎策》向朝廷進薦北伐收服中原的進取之策的陸游,寫下了: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當陸游年邁自知再不能親眼看到國家收復山河後,又作下絕筆《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李清照一介婉約派女詞人,當看到國家被侵略,京師都被金人佔去,自己的朝廷和丈夫卻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不由得為他們感到羞恥,因而借項羽的悲壯反諷道: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但要論南宋最出名的,還得是辛棄疾的詞,和他這個人。
公元1140年,辛棄疾生於山東歷城,那時的山東已然淪陷在金人的統治之下。
在目睹了生靈塗炭,山河破碎,他的爺爺寄希望於他能像霍去病那樣成為征戰沙場建功報國的大將,於是為他取名棄疾。
又因為霍去病的名和他的壽命實在對不上,所有辛棄疾的爺爺又給辛棄疾取了個對沖的字,幼安。
辛棄疾在爺爺的培養下,自幼習文練武,明志立心。
當金國再度南下攻宋時,年僅二十一歲的辛棄疾悍然聚眾起義抗金。
辛棄疾振臂一呼,受盡金人壓迫的宋朝遺民紛紛響應這個籍籍無名但又極具膽魄的年輕人。
之後辛棄疾帶領兩千人加入了由耿京率領的起義軍,在軍中擔任掌書記,主管文書。
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取得聯絡,但在返回的途中得知耿將軍被叛徒張安國殺害,並裹挾部分起義軍投降了金國。
辛棄疾自然不容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抗金起義軍就這樣一鬨而散,於是率領五十餘跟他一樣的敢死之士,騎馬衝入有五萬之眾的金營。
說是金營,其實大部分原本就是起義軍,並且與張安國一同喝酒的金人將領隨身侍從並不多。
也可能辛棄疾用的是假意投降智取,沒有直接衝殺。
總之雖然看似很不合理,但辛棄疾就是率領這區區五十餘騎,從五萬人的敵營生擒了張安國,並號召上萬被裹挾投敵的起義軍迴歸。
自此少年英雄辛棄疾一戰成名。
1162年,辛棄疾以英雄的身份正式踏入南宋政壇,此時的他年僅二十二歲。
因為是從淪陷區過來的,宋高宗趙構只給了他一個江陰籤判的文職,每日只管躺平領俸祿。
但是這樣的雪藏生涯自然與辛棄疾殺敵報國的志向相違背。
不久宋孝宗登基了,啟用大量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
辛棄疾接連上書朝廷,寫了很多北伐的建議,但還是因為他剛從淪陷區過來,身份仍然還不能完全得到信任,所以他上書的軍策也沒有被採納。
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辛棄疾都只能在地方上擔任小官,遠離軍務,荒廢度日。
公元1170年,宋孝宗終於召見了辛棄疾。
辛棄疾激昂陳詞,進獻強軍良策,可此時的宋孝宗又才經歷北伐失敗不久,心中的銳意進取已然在失敗中被消磨。
這或許就是天意弄人。
宋孝宗懷揣雄心壯志北伐時,辛棄疾因為沒有得到足夠信任而未被啟用,等到宋孝宗終於願意信任辛棄疾時,宋孝宗又因為失敗接受了議和。
最終宋孝宗只是給辛棄疾升了官,將他調來中樞擔任司農主簿,依然還是文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