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9章 短命元朝,紅巾軍登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完成大一統的忽必烈,是整個元朝乃至蒙古都少有推崇漢文化的帝王。

在國家政體方面,學習了很多漢家治國經驗和書籍資料後,選擇採用唐、宋以來的中央集權制。

建立了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等中央機構,並推行了行省製作為地方主要行政制度。

如湖廣、江西、江浙、雲南、甘肅、四川、陝西、河南江北、嶺北、遼陽等省份名稱就是元朝確定下來的。

但是忽必烈推行漢法的過程,受到了遵守蒙古傳統的貴族們反感。

導致蒙古的很多落後舊制保留了下來。

比如草原分封制、貴族世襲制和民族壓迫政策。

基於汗位內鬥、對外擴張、貴族手握兵權以及對漢制的排斥等多方因素,蒙古逐漸分裂成了以元朝為主,以及四大汗國。

即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和欽察汗國。

國家的分裂導致國力和疆域大為衰退,忽必烈考慮到疆域過於遼闊,即便重新統一也難以管理,且會進一步削弱蒙古人的實力。

所以主要將精力放在了鞏固元朝在中國本土的統治上。

一方面開闢交通設立驛站,來鞏固遼闊的國土,開發邊疆。

一方面又逐步恢復和發展農耕,擴大了諸如棉花、茶葉、甘蔗等經濟作物的耕種。

同時促進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效仿宋朝建立了更為完善的紙鈔流通制度。

在忽必烈的治理下,社會秩序逐步恢復,對百姓的壓迫和殘害進行了明確限制,相較之前高速擴張時期的混亂黑暗有了較大改善。

不過因為前期戰爭的龐大開支和中原地區的富饒,元朝對漢人的賦稅依然有著嚴重的剝削現象。

主要還是錢財來得太容易,治理經驗和長遠發展也遠沒有漢人政權那麼成熟,導致官員腐化現象迅速出現。

沒有了大規模戰爭後,蒙古人只要靠著奴役漢人就能過上優渥的生活,也就進而導致蒙古人的戰鬥慾望和戰鬥力直線下降。

從忽必烈時期,元朝兩次攻打越南,兩次攻打日本都以失敗撤軍告終就能看出。

雖然攻打日本的過程中,元軍前後兩次都遭遇颱風嚴重影響了攻勢,但登陸以後與日軍作戰時,仍然因為日軍抵抗頑強,造成了自身有較大的傷亡。

進攻越南時,元軍也因為當地軍隊抵抗、當地氣候、地理地形等等原因都沒能成功征服。

可見元朝佔領富饒的南宋實現統一後不久,蒙古人就已經沒有了太大的戰鬥慾望,都想著留著性命剝削漢人享福。

因為壓迫過甚,哪怕是忽必烈還在世時,漢人的起義也從未停止過。

公元1262年,長期盤踞山東的軍閥李璮起兵反抗元朝。

1276年,杜可用在江西起義反抗元朝,擁眾數萬。

1280年,陳吊眼在福建漳州發動畲族和漢族人民起義,以“復宋”為號召,擁眾十萬。

1287年,鍾明亮在福建汀州率眾起義,其起義軍活動於福建、江西、廣東等地,勢力較強,多次擊敗元軍。

雖然這些起義最終都失敗了,但漢人對元廷的反抗從未停止。

公元1294年,忽必烈病逝,在位三十五年,享年八十歲,廟號元世祖。

此後短命的元朝進入中期。

皇位之爭激烈,政治動盪不安,諸帝施政不佳,內部官員腐敗日益嚴重,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從忽必烈開始,元朝歷經元成宗鐵穆耳、元武宗海山、 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元文宗、元明宗、元寧宗,以及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共十一位皇帝。

暴政的元朝總共只延續了98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