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3章 華夏子民才有飯吃 (第2/2頁)

加入書籤

等到傍晚,一眾俘虜氣喘吁吁的回到俘虜營,正要去排隊領取今日份的炒米,卻被髮放米糧的明軍告知:奉吳王殿下令,自今日始,俘虜營用度由原先的一日兩餐,直接改成一日一餐了。

今晚的晚餐,沒有了!

“這……怎麼能沒有呢!我等今日含辛茹苦開山鑿石,又運至城牆之處,體力耗費比之平日更甚,為何平日尚有兩餐,今日卻只剩一餐了?這個是何道理?”有俘虜憤憤不平道。

平心而論,給明軍做俘虜的待遇還算得上是舒適的,除了少部分喜歡殺俘的明軍將領(如常遇春)以外,大多數的明軍將領都在老朱的三令五申之下,對俘虜採取了人道主義的政策。

不止供給糧食與正軍等同,願意加入大明衛所軍中戴罪立功的,明軍還採取一視同仁的政策,並不輕易將降軍視作炮灰等,甚至還願意分給這些降兵田地,給予他們軍戶的身份。這也導致了百萬明軍之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明軍都是降軍,甚至許多如今聲名赫赫的大明名將,也都是老朱從各方勢力收服過來的降將。

這種對降兵懷柔的政策,也是老朱的一大政治手腕之一。在這樣的政策之下,上至北元,下至昔日各方與老朱一同爭霸天下的諸勢力將領,都不會下死力氣與大明死磕:反正朱家是不殺俘的,降服大明之後還封侯拜相的人有那麼多,我等打不過就投降,也不算丟人。

也因此,大多被大明所俘虜的元朝兵將,都不會積極反抗。反正都是當兵吃糧,在哪兒吃不是吃?這天下是大元的天下還是大明的天下,對這些底層士兵而言,其實並沒什麼叼所謂。

但如今,那位大明的王爺竟然削減了他們的糧草用度,這就讓這些俘虜們有些不滿了。前幾天一日裡還有兩捧炒米,今日就剩下了一捧,莫非是那位大明王爺想要餓死我們不成?

“想要多吃一餐?那也容易。”那位明軍士兵上下端詳了一番這位當先發表不滿的俘虜,而後開口道:“這位兄弟一副漢人面相……莫不是祖上也是我華夏子孫吧?”

“殿下說了,我大明朱家奉天承運當了皇帝,實質上就是做了所有華夏子民的族長。既然做了華夏的族長,就沒有讓華夏子民的後人忍飢挨餓的道理。”

“只要你等能自證祖上曾是我華夏子民,而並非韃虜侵略之徒,非但可多獲一捧炒米,還可多得一些野菜呢。”

本章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