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93章 南北榜案 (第1/4頁)

加入書籤

“此事……難辦了……”

謹身殿中,朱標看著宋忠遞上來的錦衣秘奏,深深的皺起了眉頭。

北方士子無一人得中,遂心懷憤慨之心,串聯生事,致使民怨沸騰……這件事,他曾經聽五弟朱肅提起過。

洪武朝的最後一樁大案,南北榜案!

史載,洪武末年,南北榜案發,北方士子怨氣沸騰,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因此聯名上疏,跑到禮部鳴冤告狀,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而在應天街頭上,更有數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攔住官員轎子上訪告狀。

此案,使得劉三吾、白信蹈等一干官員受到牽連,劉三吾被髮配西北,出身南方的狀元陳安、探花劉仕諤亦判處流放。雖不似四大案那般牽連甚廣,但餘波卻是經久不息。

自此之後,明朝科舉分榜有了先例,洪熙元年,更將科舉分作南、北、中三卷,自“分榜”之後,明朝官場上的官員關係,座師與門生,鄉黨關係也呈越演越烈之勢,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間的親疏尤其明顯。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間拉幫結派,也漸成常態。

所謂“而今朋黨有三途,同榜而出為其一,座主門生為其二,同年而出為其三。”就是如此。

明朝末,萬曆末期至天啟初期令後人詬病的“黨爭”,朝中分為“齊黨”、“楚黨”、“浙黨”相互攻擊,“分榜”制度,這分榜之制,便是其溫床之一。

朱標是知道黨爭之害的,對於南北榜案,他也是持反對的態度。

畢竟歷史上老朱處理南北榜案、平息北方士子的方法,是殺雞儆猴,處理了包括大儒劉三吾等在內的一批官員。

而對於朱標來說,他更願意用柔和的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而且劉三吾、白信蹈幾人也都是沒什麼過錯的大臣。

尤其是劉三吾,乃是繼宋濂、劉基之後的又一位新學大儒,其人“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至臨大節,迄乎不可奪”,在學子之中素有名望,且持身甚正。

說他徇私舞弊,朱標其實是第一個不相信的。

而對於這樣的節烈之臣,朱標素來也是愛惜,絕不願意輕易將其降罪。

但……一來北方士子們的怨忿必須想辦法平息,二來,科舉考試,只取中北方士子,確實不妥。

北方自南宋時便淪於異族,文風不昌。若比科舉,南方本就有著天然的優勢。若是科舉考試只取中南方士子,長此以往,朝中大臣盡是南人,如此斷然是不妥的。

南方發展本就比北方更甚,南方人在朝堂上的勢力,也已經強於北方了。大明如今仍是南強北弱,北方一片凋敝,南方卻是地主豪強林立,洪武朝時,自己和父皇便始終貫徹壓南扶北的政策。

若是任由科舉盡取南人,毫無疑問與自己和父皇的方陣相悖。

但……又決不能如歷史上那般,公開將科舉分出南北兩榜,使得南北士子互相對立敵視……

朱標思來想去,為今之計,也只有讓劉三吾等主考,主動承認自己“閱卷有私”,以騰出一定的名額,交給北方士子。

由此,來暫時終結此案了。

“陛下,劉老翰林已請入宮中。”太監福安帶著劉三吾入殿道。

“老臣劉三吾,見過陛下,陛下聖躬萬福。”

劉三吾是一個鬚髮皆白的垂垂老者。他於洪武十八年入仕大明之時,便已經是七十三歲的老人家,如今更是已八十五歲高齡。即便是朱標,早年間當太子之時,也是以師事之的。

而今,見劉三吾顫顫巍巍的想跪下行禮,朱標忙起身下階,親自將其扶起:“劉卿家年老德昭,無須行此大禮。”

“來啊,快給劉卿家搬個座位!”

“陛下,禮不可廢。”劉三吾仍堅持著行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