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7章 應國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三軍已經有一部分人抵達了袁州,密函上說的,基本都是袁州目前的情況,以及那個起義軍的情況。

慶朝統治多年,不能說歷代皇帝都是勵精圖治吧,但逼的百姓起義的事兒,也實在是頭一回發生。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完顏虹,畢竟天災這種事,是人力很難避免的,別說在古代,就是放到現代,人也無力和天災抵抗。

若說完顏虹哪裡做的不夠,那大概就是對災難的應急儲備不足,在水患和乾旱同時在一個時間節點發生後,她確實有些應接不暇。

當然,這不排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袁州太過偏遠。

這個年代的運輸業遠不如完顏瑾玉前世那般發達,想要將慶都的物資運送到袁州,一路上車馬耗費姑且不算,就說這時間線,就相當的長。

更不用說,慶都如今,是真的沒有多大能力去支援了,一場水患,幾乎掏空了慶都這些年的家底。

這個年代的糧食產量和前世也是不能比的,如今可沒有雜交水稻,更沒有那些畝產可觀的作物,完顏瑾玉也大概瞭解過,如今很多高產作物,在慶朝都還沒有出現呢。

比如前世常見的土豆,紅薯這類飽腹的食物,在這個朝代,暫時都還沒有出現。

完顏瑾玉記得,這些東西,大多都是來自於海外的,而如今的慶朝,還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跟周邊鄰國雖也通商,但多集中於邊境區域,慶都內還是很少能見到外面的東西的。

當然,這很大原因來自於慶朝的商賈發展的不夠好,資源、資訊的閉塞,其實都是影響了慶朝的發展。

慶朝的百姓,大多還都是依靠耕種為生的,在天災面前,他們自然就是第一批犧牲者。

袁州的百姓之所以會起義,究其原因,也無非是百姓們只想要一條生路而已,既然朝廷不能救百姓於水火,那百姓就想反了朝廷。

第三軍給到的資訊裡提及,袁州的這支起義軍如今規模日益壯大,不停的招收袁州本地,以及周邊州郡的女子加入,看那樣子,很有一種要做大做強的意思。

但,他們起義是起的熱鬧,可依舊改變不了他們沒水沒糧,這邊水患鬧的歡,那邊袁州地界,卻是連年乾旱。

去年袁州的百姓還能勉強度日,可今年,袁州不說大旱寸草不生吧,但至少莊稼是指望不上一點了,就連草根樹皮都要被扒乾淨了。

甚至不只是袁州,周邊的幾個郡縣日子也都不好過,沒有糧食,沒有足夠的水,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慶都其實也是運送了一些物資過去的,只是在貪官汙吏的層層盤剝下,能到百姓手裡的,更是少的可憐。

用第三軍的話說,百姓不想反,但卻不得不反,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背井離鄉一路向慶都方向走,尋找地方重新安家落戶。

要麼,就是一路打上去,為自己爭奪更多的東西,否則,繼續留在袁州這一帶,得不到朝廷的賑濟,他們怕是距離易子而食也不遠了。

至於大皇女,在袁州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別管袁州的百姓如何,大皇女的生活一直是很滋潤的,甚至每隔幾日,都有從其他地方運送來的糧食、水,以及新鮮的瓜果蔬菜被送過去。

百姓們本就群情激奮了,大皇女這邊還如此舒適,怎麼能不惹眼。

就看信上的內容,如今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大皇女這邊的情況,怕是就算沒有太女設計,大皇女在袁州,也得不到什麼安穩。

完顏瑾玉斟酌了一會兒,這才提筆寫了回信。

袁州的問題,在原書的記載上,是被慶朝武力鎮壓的,起義軍自然是沒落得什麼好,但一番爭鬥下來,袁州的百姓依然沒得到什麼幫助。

袁州的百姓最終的選擇只能是背井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