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章 赤子之心 (第1/1頁)

加入書籤

武王府。

皇主、羅天、徐洪林和凌雲四人齊聚一堂,好酒好菜招呼上,人情世故都在酒中,凌雲向三位前輩一一敬酒,這個時候想少喝點都不行,皇主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羅天亦師亦友,凌雲心中自然銘記這份恩情。。凌雲的性格就是這樣,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不貪不妄,堅定不移,永遠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至誠之道,知行合一,彼岸之橋。這是凌雲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原因,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如磐,奮楫篤行,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修真一途亦是如此,修真修煉修心修道,缺一不可,正所謂\"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宇宙空間無限,生萬事萬物,大道是萬事萬物產生、發展、滅亡的根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心地清靜,本性永住,即是無名。能做到一念不動,心地則圓滿無缺,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名中生出,修行的人,如果能做到捨去有形之身,忘掉肉體之我,守太和元炁,體道合真,才能修成大道無形之功。

清、濁、動、靜乃相對之態,有晴天就有陰天,有生就有死,兩者相互轉化的運動,才有生生不息的大道執行,陰陽交合,便自然而然生長出種種輪迴之萬物來。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輪迴中,既然流浪在生死的輪迴中,便要沉淪於茫茫苦海。永失真道。既然沉淪於茫茫苦海,就要永遠失去真正的大道了。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凡是有形質的,都是後天之物,這也是後天境和先天境的區別,認取先天恍惚中的真物,而放下後天有形的假物,如此才能修道成真。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觀空也空,大道無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凡一切物類,都是從道而產生。大道坦然常存於物,非為斷滅,世間萬事萬物,都歸於無,修為到了無也沒有的地步,就萬法皆空了,達到湛然而又圓滿的真本,即成真道了。

真常得性,凡欲得成真性,須修常性而為道性。得者動也。動其本性,謂其得性。真常得性。能夠自在自如的人,就是能夠守住常清常靜的人,能夠守之真正的人,也就是得到明自本心,識自本性的人。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言既入真道,名悟修真。煉凡成真,煉真成神。雖然從名目上說,似乎是得到了道,但其實道為天地之本源,宇宙之原動力,大自然之規律。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太上無極大道,本無得無失,無形無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真正長久的大道,是靠自己領悟的,不是別人能夠送給你的。得悟道者,常清靜矣。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然已經驚擾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貪著一切有形的萬物了。所以,能夠真正領悟大道的人,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經常身心保持清靜,不妄想貪婪的人!

四人簡簡單單的一頓酒,凌雲卻從中領悟天道,能夠一如既往保持赤子之心,想要做到這一切,何其之難。無畏才能有為。多少人在路上迷失了自我,年華虛度,才會空有一身疲倦,別讓世俗淹沒了生活的浪漫和熱情,生活原本沉悶,但跑起來就有風。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要忘了來時的路,迷失最初的夢想,滿腔的熱血的赤子變成了迷茫的浪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