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3章 四熊捕殺駝鹿 (第1/2頁)

加入書籤

母棕熊在看到駝鹿被絆倒,林熊撲上去壓住撕咬駝鹿時,才明白過來,熊大是跑到這裡設伏堵截獵物來了,它為熊大的機智而興奮,立即加速向這邊跑過來。

林熊拖住欲逃跑的駝鹿,為棕熊母子追趕駝鹿爭取了時間。

這裡距離那片湖泊至少有一公里路,駝鹿要在這裡與棕熊一家子纏鬥中,逃到湖泊很困難。

母棕熊跑到駝鹿跟前,並沒有立即撲上去打擊撕咬,經驗老到的母棕熊先是在右前方與駝鹿周旋著,擋住駝鹿,使駝鹿剛奔跑起來的步伐停下來。

母棕熊張牙舞爪,虛晃著要攻擊駝鹿頭部,將駝鹿的注意力轉要到它跟前。駝鹿正專心對付母棕熊時,在左後側一直抓住駝鹿胯部不放的林熊,又一口咬住駝鹿跨背部原來的那個傷口處,將駝鹿後身控制住。

母棕熊見狀,在駝鹿右前方與之周旋著,它依舊不敢與駝鹿頭部接觸。

雖然母棕熊透過強力進攻,可以抓住鹿角,並用熊掌擊打鹿頭,但這樣做,往往會造成兩敗俱傷,甚至會被駝鹿的尖刀鹿角,刺穿脖頸或胸部,不治而亡。

母棕熊在駝鹿右前方遊鬥一陣,駝鹿轉動、揮動著龐大的鹿角,使得母棕熊始終沒有接觸到駝鹿的身體。

母棕熊向駝鹿的右後側移動,它的目的是抓住駝鹿右胯部,並撕咬之。

駝鹿的右胯部與左胯部一樣,屬於它防守的盲區,它的後腿和鹿角都很難擊打到。其餘部位,駝鹿都會透過甩動頭部鹿角和兩條後腿踢蹬,予以防護,敵方難以近身。

這頭駝鹿似乎知道母棕熊意圖,鹿頭鹿角始終跟著母棕熊轉動,無論母棕熊轉向左邊或右邊,或向後遊擊,它都轉動身子用頭相向。

母棕熊一旦直接從後面進攻,駝鹿就會用後腿猛踢猛蹬,那兩條大長腿裹挾著雪粒和風聲,力道驚熊,使母棕熊時時望而卻步。

在駝鹿的嚴密防守下,母棕熊繞著駝鹿轉了好幾圈,一直不能撲到駝鹿身上。

這邊的林熊因駝鹿疏於對它的防範,突然鬆開嘴,放棄對駝鹿胯背的撕咬,揚起右熊掌,劈在駝鹿胯背的傷口處,將長長的爪勾刺入傷口。

林熊同時變換位置,又一口咬在駝鹿左後腿根部與肚腹的連線處。

這頭駝鹿胯背已被林熊兩次撕咬,林熊的四顆彎鉤犬牙,已將駝鹿胯背咬開又深又大的四個洞傷。隨著林熊鬆口,這四個牙洞裡直冒鮮血。

林熊右熊掌對著冒血的傷口一掌劈下,這一熊掌力道很大,腰椎連線後背部肋骨處的兩根肋條已被砸斷。

林熊右掌的四根爪牙又伸進傷口撕扯,駝鹿疼痛難耐,後身子不由自己的向林熊所在的左側斜過去。

駝鹿剛要調整身子,林熊的尖嘴利牙又一下咬住駝鹿左後腿根部與肚腹部連線的軟肉上。這個地方和前腿根部一樣,是所有食草動物和善於奔跑野獸的軟肋,不僅皮肉較為鬆軟,腿腹部連線處一旦被咬開,再善跑的動物,都很難再奔跑,連行走起來都吃力。

駝鹿在林熊一連串的打擊撕咬下,行動稍顯遲緩,身子轉動受到限制,跟不上母棕熊的遊擊,母棕熊趁機竄到駝鹿右後方,一個前撲上去,兩條前腿已搭在駝鹿右胯部,兩隻前熊掌幾乎同時拍打在駝鹿右跨部位。

母棕熊兩掌緊緊抓住駝鹿胯背皮毛,緊接著一口咬在右胯背上。

駝鹿被兩頭力量強大的棕熊控制住後身,右胯背和左後腿根部又遭到棕熊咬扯,疼得“哞哞”嚎叫。

駝鹿向左右後方甩動著大鹿角,希望鹿角尖能刺到兩邊的棕熊,使它們鬆開熊爪,放棄撕咬。

伏在駝鹿左胯部位的林熊,已壓低身子,低頭咬扯著駝鹿腿腹部,駝鹿甩向左後方的鹿角,根本夠不到林熊的身體,使得它很安全,很專心的咬食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