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章 甩鍋:明宣宗的鍋 (第4/5頁)

加入書籤

******

“朕之所以如此,並非沒有考慮到後果。儘管在遼闊的東北河道上巡遊聽起來壯觀,但為此付出代價的卻是松花江上辛勞造船的工匠、參與巡遊計程車兵以及明朝的國家財政。

其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工作條件,許多與巡遊相關的人員紛紛選擇逃離。

宣德七年,當我們準備當年艦隊巡遊時,松花江造船的軍士們多數未能按時歸來,甚至連參加巡遊計程車兵中也有五百多人在各官還朝後仍未返回。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巡遊制度本身,動搖了其根基。

然而,誰又能預料到,曾經滅亡北宋的女真人會再次崛起於遼東?這實在令人意想不到。”

明宣宗懊悔不已地說道。如果早知道後來的隱患如此巨大,他寧願每年花費數千名士兵的軍費,哪怕停下自己的宮殿建設工程,也要堅決保留奴爾幹都司。可惜如今為時已晚,無法挽回過去的決策失誤。

******

【明宣宗的第三個決定是放棄安南。在歷史的長河中,朱元璋所締造的大明帝國如同一顆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取代了曾經元帝國在中原大地的統治地位。經過一番勵精圖治,穩定了國內的政治局勢後,明朝朝廷將目光投向了外交領域,試圖在前代元朝朝貢體系的基石之上,構建起嶄新的朝貢秩序。

位於南方的安南國,曾是元帝國的藩屬之國。然而,當蒙古鐵騎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元帝國的大廈即將傾頹之際,安南國迅速審時度勢,轉而向新興的明廷靠攏,並嚮明皇俯首稱臣。但彼時的安南國,其內部狀況與行將就木的元帝國頗為相似,同樣深陷混亂與動盪之中。

儘管名義上安南國的統治者姓陳,可實際上國家大權卻被身為外戚的胡氏家族牢牢把控。不僅如此,安南國的一切政令皆出自胡氏之手,就連皇帝的廢立這等大事,也盡在胡氏的操縱之下。胡氏一族的勃勃野心再也無法遮掩,他們終於撕下偽裝,露出猙獰面目。胡季犁悍然廢掉了陳少帝陳安,而後親自登上皇位,改國號為大虞,開啟了胡朝統治的新紀元。

在通常狀況下,各朝各代的君主對於藩屬國的內政往往並不會予以過多的關注。哪怕藩屬國內部產生了規模較大、影響深遠的叛亂事件,如果作為宗主國沒有收到來自藩屬國的求救請求與明確訊號,那麼宗主國大多會採取一種看似寬鬆實則謹慎的策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歷經數代的封建帝王們心裡十分清楚,不對藩屬國內政加以干涉,便是給予藩屬國最為重要且寶貴的尊重。

然而,當時間推進到胡季犁登上皇位之時,情況卻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這位新君完全摒棄了此前陳氏所精心制定並一直遵循的外交方針,不僅如此,他對待明帝國的態度更是來了個令人瞠目結舌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種公然的挑釁和背離行為,無疑激怒了當時正牢牢掌控著明帝國的永樂大帝。

為了給這個膽敢挑戰權威的胡氏政權一個嚴厲的“懲戒”,永樂帝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出兵南下的命令。他派遣駐守於廣西邊境地區的大批軍隊迅速挺進安南國境內,並且高高揚起了一面正義之旗——聲稱此次軍事行動旨在幫助陳天平恢復原本屬於他的王位。

可惜的是,就在這支威武雄壯的明軍隊伍還未能夠成功抵達安南都城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竟然遭遇了胡氏政權精心策劃的突然襲擊,由於事發突然且敵軍準備充分,明軍在這場猝不及防的戰鬥中遭受了極為沉重的損失,人員傷亡眾多,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更糟糕的是,被寄予厚望的陳天平也在這混亂不堪的局勢之中不幸遇難。

得知這一噩耗之後,永樂帝怒不可遏,他以胡氏政權的這次背信棄義之舉為充足的藉口,再次集結起規模更為龐大的軍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