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章 甩鍋:萬曆的鍋 (第3/5頁)

加入書籤

歷皇帝親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萬曆皇帝親政後的二三十年間,明朝社會呈現出一種相對穩定、逐步發展的態勢。

然而,到了中後期,情況卻發生了巨大變化。萬曆皇帝因為太子問題開始憑藉一己之力與整個朝廷的大臣們展開激烈對抗。這種對峙局面不僅嚴重影響了朝政的正常運作,更關鍵的是,致使其後繼的三位皇帝(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以及崇禎帝朱由檢)未能接受全面且系統的帝王教育和培養,缺乏足夠的治國經驗和領導能力。

這些年輕的皇帝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時顯得力不從心。最終,在短短的二十四年內,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明王朝迅速走向衰落直至覆滅。】

*******

“明朝皇帝多奇葩,這句話說得可真是一點兒都不假啊!”朱元璋心中暗自感嘆道。儘管他並不清楚在那十六位皇帝當中究竟存在著多少位行為怪異之人,但僅僅只是看到像明英宗、明武宗、嘉靖帝、萬曆帝以及天啟帝等人的所作所為時,便能夠大致推測出燕王朱棣這一脈,或許因為得位方式不夠正統,從而導致真正稱職的皇帝數量寥寥無幾。

“實在是令人惋惜啊!想當年我辛辛苦苦地培育太子長達二十餘載之久,誰曾料到他竟然會在洪武二十五年因疾病而不幸離世。那個時候,我已不再擁有足夠的時間去重新悉心教導另一位太子或是太孫了。”

其實,朱元璋又何嘗不清楚將所有希望寄託於一人身上並非明智之舉呢?然而,太子的培養與孵化小雞截然不同。即便給予其他皇子們稍多一點兒的機會和資源,也難保不會從中湧現出第二個如同唐太宗李世民那般野心勃勃且具備卓越才能的人物。如此一來,勢必會引發一場腥風血雨般的皇位爭奪之戰,屆時整個國家必將陷入混亂不堪的局面之中。

*******

“嘉靖皇帝朱厚熜,那可是朕的親堂弟啊,朕的父親孝宗的親弟弟的兒子.......算起來,如果朕沒有繼承人,還真就只能由他來繼承這個皇位,他現在正在興王府,看來跟朕離得很近。那麼說武宗這個廟號是朕的了,其實朕還真的喜歡這個武宗的稱謂,甚合朕意。”此時正在南昌的明武宗,居然開心地笑了,雖然天幕上對自己評價不高,但這一個武宗的稱號就將他的一切委屈都給清除了。

******

“皆是朕之親兒,況且常洵身份尊崇無比,乃鄭貴妃所生;反觀那常洛,降生之際,其生母僅是區區一名卑微宮女罷了!常言道:‘子憑母貴’,朕欲立福王為嗣,究竟何錯之有?此等一眾朝臣,緣何屢屢與朕作對、百般阻撓?”萬曆皇帝滿心憤懣,全然不覺得自身存在過錯,反倒將所有責任歸咎於那些阻礙他冊立福王之人身上。不得不提的是,論及推卸責任這一方面,萬曆與他的孫兒崇禎可謂如出一轍,當真是祖孫相傳,有什麼樣的祖父,便會有怎樣的孫子。

*****

【對萬曆皇帝來說,誰當太子那是家裡的事兒。可對大臣們來講,誰當太子可是國家大事,得按規矩來,有嫡立嫡,沒嫡就立長。要嘛就別立太子,要立就必須得是長子朱常洛。就算長子朱常洛不在了,還有次子朱常潤呢,怎麼也輪不到三皇子朱常洵呀。

就因為這立太子的事兒,君臣之間吵吵嚷嚷了整整 15 年呢。在這 15 年裡,萬曆皇帝前前後後逼走了四位內閣首輔,六位尚書,還有四百來號官員,就連受牽連的地方官員都多達上千人。

都說自古君弱臣強,君強臣弱。但這事兒鬧到這份上,早就沒了退路。咱大明可是剛烈得很,文官不惜死諫,以享受廷杖為榮 ,兩邊誰都不肯讓步。

萬曆皇帝瞅著那些不聽話的臣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殺也殺了,攆也攆了,可到頭來,先服軟的居然是皇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