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章 甩鍋:倭寇入侵的鍋 (第3/4頁)

加入書籤

功地贏得了這場戰爭,但在此過程中所耗費的經濟力量堪稱巨大。遙想萬曆皇帝即位之初,經過張居正的改革,明朝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發展階段,彼時國庫裡的財富充裕豐盈。然而,這場長達四年之久的持久戰卻猶如無底洞一般,源源不斷地吞噬著明朝的財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明朝決定參與這場戰爭之時,朝鮮已然瀕臨亡國之境,實際上幾乎等同於明朝獨自面對日本的強大攻勢。即便局勢如此艱難險峻,明朝最終依然能夠克敵制勝。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明朝在軍隊的裝備方面投入了多少資金呢?想必那必定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鉅額開銷!畢竟,想要在如此激烈殘酷且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獲勝,沒有精良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充足完備的軍需物資供應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日本這場侵略戰爭竟然悍然發動了兩次之多!每一次他們所投入的兵力都堪稱龐大,均在十幾萬人以上。單說那 1592 年的首次侵略,日本方面便如洶湧潮水般出動了足足 15 萬大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恐怕只是一個大致的估量罷了,真實的兵力規模無疑會更為驚人。

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其主戰場恰恰位於朝鮮境內。而明朝的軍隊在決定參戰之前,必然面臨著漫長征途的考驗。他們不僅要經歷路途遙遠帶來的身體疲憊,更要承受糧草物資不斷消耗的壓力。畢竟,如此遠距離的行軍作戰,對體力和後勤補給都是極大的挑戰。

彼時的朝鮮,已然自身難保、疲於應對,根本無暇顧及前來支援的明朝軍隊。因此,明朝軍隊無法藉助朝鮮當地的資源優勢來解決自身的給養問題,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所有的糧草軍需都必須千里迢迢地從明朝本土源源不斷地運送而來。

可是,在運輸途中,這些寶貴的糧草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大量的損耗。待到它們歷經千辛萬苦抵達朝鮮戰場時,能夠真正送到明朝軍隊手中的數量往往大打折扣。然而,無論如何也絕不能讓英勇的將士們餓著肚子奔赴前線殺敵啊!於是乎,為了確保軍隊有充足的食物供應,明朝不得不花費更多的錢財以及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續不斷地向身處朝鮮的明軍輸送足量的糧食。毫無疑問,這又將是一筆令人咋舌的鉅額支出。

當洶湧如潮水般的日軍以龐大的數量發起猛烈進攻時,明朝軍隊瞬間陷入了極為不利的境地。在人數對比上,他們明顯處於下風,這使得勝利的天平開始向敵軍傾斜。然而,英勇無畏的明朝將士並未輕言放棄,既然無法在人數上取得優勢,那便只能另闢蹊徑,將希望寄託於精良的裝備之上。

四萬士兵所需的裝備費用堪稱天文數字,每一件兵器、每一套盔甲都凝聚著無數工匠的心血和汗水,其價值之高令人咋舌。不僅如此,為確保這支大軍能夠在漫長的征途中保持充足的戰鬥力,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更是重中之重。而保障長途運輸中的糧草安全且足額到位,無疑又是一項巨大的開支,這筆開銷對於本就不算寬裕的國庫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遙想在此次戰爭爆發之前,明朝曾歷經張居正主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國家從上至下呈現出一派嶄新氣象,國庫也因此得以充實起來。但誰能料到,萬曆朝鮮戰爭竟會成為一個無底洞,無情地吞噬著大量的財富。這場戰爭彷彿一臺威力驚人的燒錢機器,讓原本還算殷實的國庫迅速被掏空。

更糟糕的是,明朝的稅收制度一直以來都存在著效率低下的問題,難以快速有效地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填補戰爭帶來的財政虧空。再者,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所有的軍費開支皆出自明朝自身的國庫,沒有得到任何外部援助或支援。待到朝鮮戰爭終於落下帷幕之時,國庫已然空空如也,甚至連一絲餘財都未曾留下。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明朝在後續與後金的戰鬥中捉襟見肘,根本無力提供有力的支援,最終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