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章 甩鍋:天啟這七年 (第2/5頁)

加入書籤

隨著東林黨的全面潰敗以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獨攬朝政大權,熊廷弼的厄運終究還是降臨了……

熊廷弼之後,時間來到了天啟二年八月,這時候一個重要人物登上了歷史舞臺——孫承宗,他被委以重任,擔任起遼東經略一職。孫承宗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一套極具遠見卓識的戰略計劃:“欲保關門,必先固遼西;欲復遼東,亦必先固遼西”。這個計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明朝抵禦後金入侵的道路。

於是乎,孫承宗開始雷厲風行地行動起來,積極部署寧錦防線。在他的精心策劃和指揮下,寧遠城的防守日益穩固,如同堅不可摧的堡壘一般。與此同時,明軍的防線如蔓藤般不斷延伸開來。

天啟五年的夏天,陽光熾熱而耀眼。孫承宗派遣得力將領分別佔據了錦州、松山、杏山、石屯以及大小淩河等各個城池。如此一來,從寧遠出發又向前推進了足足二百里之遙!一條堅固無比的防線就此成型,它宛如一道銅牆鐵壁,守護著大明王朝的邊疆。這條防線以寧遠為核心,向四周輻射展開,構成了嚴密的防禦體系。

然而,魏忠賢妄圖長久地將朝政大權緊握於手。於是乎,他便打起了拉攏孫承宗的主意,欲使其成為自己陣營中的一員。只可惜,每一次孫承宗皆以正義凜然之態嚴詞回絕。這使得魏忠賢心中惱怒異常,憤恨難平。

終至天啟五年。此時,閹黨一夥人猶如餓狼撲食般,緊緊揪住一個契機,肆意妄為,藉機大做文章,對孫承宗展開了猛烈的彈劾攻勢。一時間,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在這鋪天蓋地的惡言惡語中,孫承宗縱有萬般無奈,也只得黯然離去,告別了那片他曾經嘔心瀝血、奮力拼搏過的遼東大地……

孫承宗離職之後,兵部尚書高第接掌遼東經略之職。高第此人,一介文士,不通軍事,更無作戰經驗。甫一上任,便全盤推翻孫承宗的部署,下令拆除寧錦防線。關外駐軍將士,除寧遠守將袁崇煥堅決不從外,其餘諸城皆撤守一空。如此一來,孫承宗多年心血毀於一旦,明朝在山海關及其關外的軍事局勢瞬間陷入新的危機。

幸賴以袁崇煥為首的眾多將士浴血奮戰,方使明軍於天啟六年正月、天啟七年五月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奇蹟般地抵禦住了後金的猛烈攻勢,不僅令寧錦防線在戰爭中經受住了考驗,也使明朝避免了因高第錯誤的軍事決策而引發的軍事大潰敗。然而,袁崇煥剛剛贏得寧錦大捷,未滿半年,便遭閹黨構陷而被罷黜。

可以說,閹黨一面大力搜刮江南財富,一面又將整個遼東防線搞得亂七八糟。甚至可以說天啟這七年,是明朝唯一扭轉遼東局面的時機,只要天啟與閹黨控制下的朝廷少插一點手,恐怕局面將會完全不一樣。

然而就是這樣,被人稱為遼東三傑的這三人,還有這條防線,從天啟五年開始一直到崇禎十五年,整整二十年,精入野戰的後金(清)八旗軍寧肯繞過長城,擄掠山東河北等地,但卻深陷在遼西,不能對明朝造成根本性的損傷。】

*****

“高第這個人現在官居何職?”天幕下萬曆仍然在觀看,作為一個長期不理朝政的皇帝,他決心用最後一點時間來彌補自己的過錯了,剛剛他的太子朱常洛已經殺了魏忠賢,但閹黨是否還會出現,他也不清楚,畢竟李進忠可以改名叫魏忠賢,那麼趙進忠、張進忠難道就不能成為下一個魏忠賢嗎?

*****

【就像萬曆犯的最嚴重的錯不是懶得理政,而是耽誤了接班人的培養一樣,天啟犯的大錯也不是器重那個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魏忠賢,而是一下子打破了大明曆經兩百多年才建立起來的皇帝依靠內閣施政、用太監來制衡的政治平衡狀態。

不僅如此,就連朝堂和地方之間已經形成的政治均勢也被破壞了。隨著太監們插手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