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章 左良玉死了 (第2/4頁)

加入書籤

社會的動盪和變遷。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中,左良玉率領著他的大軍,氣勢洶洶地向著南京進發。而在這支龐大的隊伍裡,柳敬亭也緊緊跟隨,懷揣著自己的雄心壯志,渴望在這個亂世之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畢竟,在明末這樣混亂不堪的時代背景下,文人們紛紛尋找出路。除了那些在朝廷中佔據一席之地的東林黨人外,還有許多懷才不遇的文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他們有的投身於李自成麾下,如宋獻策和牛金星;有的則歸附張獻忠或左良玉等人。

就拿李自成來說,他身邊的宋獻策原本只是個在江湖上靠算命為生的術士,而牛金星更是一個曾遭受牢獄之災、窮困潦倒的舉人。然而,正是因為他們對命運的不甘和對機遇的敏銳洞察力,使得他們最終走上了與李自成並肩作戰的道路。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每個人都在追尋著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然而,他們兩人的出身終究太過卑微。儘管成功地引領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但一旦踏入這座城市,他們的心態便迅速從極度自卑轉變為報復性的心理。面對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高官權貴,他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憤恨之情,彷彿當年黃巢殺進長安時的心境一般。於是,北京城內在職官員和貴族們紛紛遭受不幸,而李自成也未能得到好處,最終被迫逃離京城。

柳敬亭作為一名說書人,長期從事評書工作,使得他的內心逐漸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他不自覺地將自己置身於古代的帝王將相角色之中,對權力充滿渴望。這次左良玉效仿王敦,以支援太子為名起兵攻打南京,背後自然少不了柳敬亭的策劃和推動。一時間,原本看不起他的東林黨人開始對他百般奉承,甚至尊稱他為“柳將軍”。

然而,這位柳敬亭卻要比宋、牛二人更遜一籌。畢竟那兩人好歹也算是進入了北京城,而良玉甚至還沒有摸到南京城的邊緣。

自從崇禎皇帝殉國之後,那些遺留下來的大臣們便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帝,他便是後來的弘光帝。而那位大學士馬士英和阮大鋮上臺後,則竭盡全力地壓制東林黨。

左良玉由於將東林黨人侯恂視為恩人,自然而然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在此情形下,東林黨人、監軍御史黃澍便勸說左良玉率領軍隊東下討伐賊寇,以拯救國家。但左良玉認為起兵這件事風險極大,如果處理不當,將會揹負上“亂臣賊子”的罵名,因此始終猶豫不決。

就在左良玉猶豫不決之際,“假太子案”成為了黃澍煽動左良玉起兵的契機。

崇禎帝自縊身亡後,皇太子朱慈烺等人便失去了蹤跡,朱由崧得以在南京登基稱帝。然而,儘管朱由崧已經登上皇位,但朝廷內外對於他即位是否合法的質疑聲從未停歇。如今,太子案浮出水面,儘管朝廷大臣紛紛聲稱這個太子是假冒的,但朱由崧在確認其身份後並未將其處死,而是僅僅將他囚禁起來。

此時,那些對朱由崧即位不滿的東林黨人趁機煽風點火,四處散播謠言,甚至連一些地方大員如袁繼咸和劉良佐等也紛紛上書抗議,要求朝廷給出一個明確的解釋。

就這樣,黃澍抓住機會煽動軍中將士的不滿情緒,將“假太子案”描述成馬士英、阮大鋮等人掩蓋真相、謀害真太子的陰謀,目的是為了長期掌握權力、鎮壓異己。經過黃澍這番蠱惑人心的說辭,左良玉的軍隊頓時陷入混亂,三十六營的將領們憤怒不已,紛紛與黃澍結盟,共同呼籲主帥起兵東進,討伐所謂的“國賊”。

此時,滿清的豫親王多鐸已率領大軍南下,弘光朝廷面臨巨大危機。對於左良玉而言,他本應帶領部隊北上抵抗清軍,但現在卻被黃澍的蠱惑所影響。如果左良玉能夠冷靜思考,先集中力量抵禦外敵,待局勢穩定後再前往朝廷與馬士英等人算賬,或許結果會有所不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