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章 福王父子 (第1/3頁)

加入書籤

【就如同東晉剛剛成立的時候冒出一個王敦,南宋剛剛建立的時候出現了苗劉兵變一般,弘光政權所依靠的江北四鎮——劉良佐、高傑、劉澤清以及黃得功,同樣迅速地捲入了黨爭之中。

劉良佐,字明輔,是大同左衛人。這傢伙,以前跟著李自成一起造反。結果呢,崇禎十一年十月,中了曹變蛟的埋伏,他就投降明軍啦!南明建立後,還被封為廣昌伯呢。崇禎十四年,他更是厲害,打敗了投奔李自成的另一夥農民軍首領袁時中的好幾萬人馬,在軍隊裡被稱做“花馬劉”!

劉澤清,是山東曹縣人。曾經被授予遼東守備的官職,後來又加封為參將。因為抵禦滿清有功,官職一路升到了副總兵,接著又當上了總兵官、左都督。因為收復登州有功,還被加封為太子太師。崇禎十三年(1640),奉命鎮守山東海防,後來被調到河南,去鎮壓李自成的農民軍,結果被李自成打得大敗,手下死的死傷的傷,可慘啦。崇禎殉國後,他成了江北四鎮之一,被封為東平伯,駐紮在廬州。都御史劉宗周彈劾他囂張跋扈,他也連著上了兩封奏摺彈劾劉宗周,朝廷沒辦法,只好用溫和的話來調解。

黃得功,字虎山,三萬衛(開原)人。此人戰功卓著,因而得以升任總兵之職,並曾跟隨熊文燦一同參與鎮壓農民起義。南明政權建立後,他獲封靖南伯,駐守於瀘州。

高傑,米脂人,原為其同鄉李自成麾下的一名猛將。因與李自成的妻子邢氏有染,他便攜同邢氏一同投降明朝,並加入孫傳庭的軍隊參與鎮壓農民起義。崇禎十七年時,他駐軍於泗州,覬覦揚州的富庶,企圖攻佔揚州。幸好有史可法從中調解,將他調派至瓜洲駐守。

公元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改元弘光,建立了南明王朝。當時,馬士英推薦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四位將領分別鎮守淮安、徐州、揚州、滁州、鳳陽、泗州、廬州和六安,也就是所謂的“江北四鎮”,他們的軍隊駐紮在長江以北,作為抵擋大順軍南下的屏障。

這四鎮其實是因為史可法的《議設江北四藩啟》才得以設立的,雖然名義上屬於南明,但實際上卻是國中之國。這些軍閥們不但將各自領地內的錢財物資、稅收全部據為己有,而且還憑藉擁立之功,不斷地向南京朝廷索要糧餉。此外,這四鎮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有時甚至還會相互攻擊。這樣一來,原本就虛弱的南明政權更是雪上加霜,陷入了內部混亂之中。

話說史可法在揚州當老大時,原本是打算好好管理一下那四個鎮,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沒有什麼好的效果。而馬士英呢,早在崇禎十五年擔任鳳陽總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與那些武將們打得火熱了。江北的武將們之所以會找上馬士英,無非就是想找到一個能夠為他們發聲的人。一旦馬士英掌握了權力,那麼江北四鎮在弘光政權中的地位也就能夠得到政治上的認可,並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援。如此一來,這一文一武的結合,使得黨爭愈發激烈起來!

除了四鎮,軍事重鎮武漢還有一支比四鎮更厲害的武裝力量——左良玉的軍隊呢!

左良玉,字崑山,是山東臨清人。一開始在遼東跟清軍打仗,還受過侯恂的提拔。後來在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戰爭裡,他的部隊不斷壯大,自己也升成了大帥,越來越囂張跋扈,還擁兵自重。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被封為寧南伯。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即位後,又升他為侯,讓他世代鎮守武昌。

左良玉因為沒參加南都籌建時的“定策”,所以在政治上比不上江北四鎮,而且武漢離南京又遠,馬士英也不重視他。這麼一來,在政治上吃了虧的左良玉就轉而支援東林復社啦!

崇禎十七年六月(其實弘光已經登基,但沒有改元)那會啊,出了兩件大事!一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