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章 史可法殉國 (第1/3頁)

加入書籤

【 “殉社稷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這是揚州史可法祠墓的一幅輓聯!

史可法出生在河南開封,但從少年時代起就生活在北京,《明史》裡有記載,他媽媽懷孕的時候夢見文天祥走進屋子啦,所以他出生後就有了史可法這個名字。他爺爺當過知州,史可法從小就被大家叫做“神童”,學習那叫一個刻苦,還在書房自己寫了一聯:古硯不容留宿墨,舊瓶隨意插新花。這裡的“不容留宿墨”就是說每天的事情當天做完,也說明他學習可努力啦!他從小就立下了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志向。

史可法小時候家裡窮,但他還是堅持讀書。後來考上進士做了官,他為人正直,清正廉潔,深受百姓愛戴。

崇禎八年的時候,陝北的農民開始了暴動,他們的隊伍如同洶湧的洪流一般,渡過了黃河。而在河南,同樣有著一群英勇的農民起義軍,他們與陝北的起義隊伍匯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這場面之浩大,讓人不禁為之震撼。這些農民們帶著滿腔的憤怒和不滿,準備直接南下,衝向明王朝的發源地鳳陽。鳳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朝廷眾臣也被嚇得沒人敢去防守攔截衝向鳳陽的農民軍。

然而,就在這個國家面臨危難的時刻,一個人挺身而出——他就是史可法。史可法毫不猶豫地主動請求前往安徽設防,以抵禦即將到來的威脅。他深知鳳陽的重要性,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安徽的征程,決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來扞衛這片土地。

史可法在攔截農民軍時,完全沒有架子,與士兵們同甘共苦。連續好幾個月,他連覺都不睡踏實,甚至連衣服都懶得脫。他還會主動讓下屬去休息,而自己則和留下來計程車兵們一起蹲坐在冰冷的地面上,背靠背稍作休息。寒冷的天氣裡,他們的鎧甲都被寒霜覆蓋,輕輕一抖,寒霜便如雪般飄落。士兵們吃不飽飯,他絕對不會先動筷子;士兵們穿不暖衣,他也絕對不會先給自己添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士兵們的關愛,彷彿將他們視為親生子女一般。

然而,面對揚州如今的困局,史可法也感到無能為力。儘管他已拼盡全力,但依然無力迴天。當史可法來到江北出任督師時,他的確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來解決困境。他試圖調和江北四鎮間的緊張局勢,同時沿著黃河與淮河構建了一套防禦體系。但此刻北京城的大明王朝已經滅亡,雖然南明建立了起來,但整個社會混亂不堪,人心惶惶,百姓對朝廷喪失信任,各自為政,致使史可法的心血化為烏有。

弘光元年四月,清兵已逼近淮河,每日竟能以五十里的驚人速度迅速挺進。值此危急時刻,史可法毫不猶豫地決定留守揚州。即使下屬們紛紛勸他棄城逃跑,他卻淡定自若地寫下\"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這八個大字。

在面臨死亡的那一刻,他心中仍然掛念著揚州的百萬百姓。於是,他向豫王多鐸求情說:“揚州的百萬生靈現在都歸你所有了,請你一定要仁慈一些,絕對不要殺害他們!”說完這些話後,他便慷慨激昂地在南城樓上壯烈犧牲了。而在他死後,還有二百多位與他一同殉難的人。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儘管史可法竭盡全力,但最終還是無法守住揚州這座城市。更為悲劇的是,他的壯烈犧牲並沒有喚起侵略者的良知,反而讓多鐸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揚州城的脆弱和無力抵抗。這一情況激發了八旗軍內心深處的貪婪慾望,他們立刻展開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屠殺與掠奪行動。】

******

“不知道這個史可法是哪一年的進士,為什麼朕沒有聽說過。”萬曆詢問著身邊的大臣們,只見御史左光斗站出來說:

“這個史可法是河南人,不過一直居住在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