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3章 馬士英殉國 (第1/3頁)

加入書籤

【與錢謙益相對應的是,作為曾經備受爭議的閹黨成員馬士英,在被清軍抓住之後,卻如文天祥、史可法一樣拒絕投降而選擇了殉國,其行為可比錢謙益高尚得多。

雖然,我們無法因此而否定馬士英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承擔起南明首輔的重任,但這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畢竟,擁有能夠挽大廈於將傾這樣卓越才能的人在整個大明王朝中也是寥寥無幾,更何況他們都不處於明朝末年這個特殊時期呢?所以說,對於馬士英來說,他或許並非無能之輩,但在當時的局勢下,要想成功地擔任南明首輔一職,實在是難堪重任啊!

南京城破,大明的首都淪陷敵手,弘光朝廷也隨之覆滅。馬士英作為明朝末年的重要人物,他在歷史上留下了複雜而備受爭議的足跡。

馬士英逃離了南京,向南逃亡。他輾轉於浙江的杭州、紹興等地,試圖尋找新的據點和支援力量,以繼續與清軍對抗。然而,命運似乎對他不利。儘管他努力抵抗,但最終還是無法扭轉局勢,戰敗被俘。

據傳說,清兵對待馬士英的方式異常殘忍。他們剝去了他的皮,並用乾草填充其中,這種酷刑令人毛骨悚然。

馬士英的結局之所以會這樣,其實跟那些投降東林黨人脫不了關係。他們無法接受自己口中的奸臣,在南京失守後竟然沒有像他們這些所謂的\"忠臣\"一樣選擇投降,所以才會把南明滅亡的責任推到馬士英身上,並煽動清朝廷用朱元璋制定的懲罰貪官的刑罰來懲治馬士英。

但歷史終究是公平的,那些背叛國家和民族的人必定會被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百年之後,清朝廷設立了《貳臣錄》,將所有投降的官員都列入其中,而馬士英卻得到了重新的評價!

在南京城被攻破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更能體現出馬士英的氣節。當時,清軍統帥多鐸與堅決不肯投降的弘光朝禮部主事黃端伯有過一番對話。

當南京城淪陷後,那些曾經享受榮華富貴的官員們紛紛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有些人如第十代忻城伯趙之龍、錢謙益等人,為了自保,毫不猶豫地向敵人獻媚,甚至主動獻出城門,並引領著眾人投降;而另一些人則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寧死不屈。

黃端伯就是後者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他深知自己所面臨的危險,但依然堅定地站在了明朝的一邊。在得知趙之龍、錢謙益等人的背叛行為後,黃端伯憤怒不已。他決定用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於是,黃端伯毅然決然地走到城門上,親手寫下了\"大明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不降\"這幾個大字。這一舉動不僅顯示出他個人的骨氣和勇氣,更是向世人宣告了他對於明朝的堅定信念。這種大義凜然的舉動無疑讓那些貪生怕死的投降者們相形見絀。

然而,這樣的舉動卻引來了清軍的注意。很快,黃端伯就被清軍逮捕。面對敵人的審訊,他毫不畏懼,堅貞不屈。他的氣節令人敬佩,成為了那個動盪時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審訊室裡,多鐸怒不可遏,狠狠地拍打著桌子,震得桌上的物品都跳了起來。他瞪大雙眼,對著被審者怒吼道:“你覺得弘光皇帝是什麼樣的人?他值得你為他去死嗎?”

被審者黃端伯挺直了身子,毫不畏懼地大聲回應:“皇帝聖明!”

多鐸聽到這句話,心中不禁感到一絲詫異。但他並沒有放棄追問,繼續問道:“那麼馬士英,他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黃端伯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馬士英,乃是忠臣也!”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彷彿對自己的判斷充滿了信心。

多鐸聽到這個回答,不禁又好氣又好笑,反問道:“馬士英分明是東林黨所指的大奸臣,怎麼能說是忠臣呢?”

黃端伯卻堅定地說道:“馬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