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9章 魯監國滅亡 (第1/3頁)

加入書籤

【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公元 1646 年)二月十九日,多羅貝勒博洛被清廷任命為徵南大將軍,與額山固真圖賴一起率領滿洲八旗軍自北京南下。他們抵達南京後,與約一萬兩千人的漢軍八旗會合。

在此之前,魯監國已經意識到了清軍即將發起進攻,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以攻代守。他派遣了一支精銳的水師部隊,由王之仁率領,向杭州發起了反攻。這一行動讓清軍措手不及,也展現出了魯監國的果斷和勇敢。

王之仁,直隸保定人,崇禎年間官至浙江總兵。弘光皇帝賜其鎮倭將軍印,部下官兵達

人,他算是有實力的將領。

弘光與潞王政權覆滅後,王之仁向清朝貝勒博洛呈交了降表。隨著剃髮令一出,王之仁及其部下官兵再一次起義歸明。王之仁舉義後,浙東的反清之勢迅猛發展。拒絕投降清朝的石浦參將張名振、佔據舟山的副總兵黃斌卿以及總兵方國安等,皆領兵前來結盟。

魯監國元年(公元 1646 年)三月,王之仁率領著大明水師,士氣高昂地從錢塘揚帆起航。他們的戰船如箭一般衝向敵軍,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海戰。王之仁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他計程車兵們也都勇猛無比,毫不畏懼。經過一番激戰,明軍終於取得了勝利,大敗清軍。

這場戰役的勝利,讓王之仁的軍隊信心倍增。他們乘勝追擊,包圍了杭州城。然而,由於杭州城牆堅固,城內防守嚴密,王之仁最終未能攻克城池。只能帶領軍隊撤回了錢塘江南岸,繼續加強防禦工事,準備迎接清軍的下一輪攻擊。

五月二十日,清徵南大將軍貝勒博洛率部抵抗州,五天後,這支大軍對魯監國政權發起了攻擊。

此次進攻,清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陸軍組成,從杭州六和塔、富陽、嚴州一線強渡江水。由於江水較淺,水深不及馬腹,清軍得以順利過江,並迅速展開大規模攻勢。另一路則由水師組成,從鱉子門沿海發起進攻。

事實上,魯監國政權的軍事實力並不弱小。當滿清徵南大將軍博洛於五月十五日抵達杭州時,他遠望錢塘江對岸的南明軍隊,發現其營帳在錢塘江東岸綿延兩百餘里。這一景象充分展示了魯監國麾下擁有眾多的官兵。

然而,魯監國的軍隊卻呈現出一種複雜的局面: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混亂無序。這意味著雖然魯王擁有眾多的軍隊,但這些軍隊的素質良莠不齊,缺乏一個統一有效的指揮體系。因此,這支軍隊實際上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完全沒有能力與強大的清軍進行正面對決。除了那兩萬餘名主力部隊外,其餘的都是新近招募而來的新兵,戰鬥力極為有限。

與此同時,上天似乎也不眷顧南明。原本應該是夏季多雨的錢塘江地區,由於受到小冰河氣候的影響,竟然遭遇了罕見的乾旱天氣。這使得作為天險的錢塘江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魯監國政權的戰船被迫擱淺在岸邊。而清軍則趁機騎著馬輕鬆地渡過河流。

曾經活躍的越國公方國安如今陷入絕境,他的表現令人失望。當清軍渡過錢塘江時,他驚慌失措,只能四處逃竄。錢塘江的守軍看到清軍渡江後,士氣低落,毫無抵抗之力。方國安見狀,憤怒不已,揚言要殺光士兵們留在船上的妻子和孩子。這個威脅引發了恐慌,驚恐萬分的官兵們紛紛駕駛船隻逃離戰場,導致整個防線崩潰。最後,方國安無奈之下,只好帶著侄子方元科及少量部眾倉皇出逃。

在公元1647年(順治四年)的六月初一這天,清軍一路追殺方國安,直到追到了蒿壩這個地方。此時,方國安的侄子方元科挺身而出,帶領著一支軍隊留下來斷後,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們成功地將清軍擊退,但不幸的是,這只是一場短暫的勝利。

四天後的初四,方國安的殘兵敗將逃到了黃岩。而清軍則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