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山海關大戰2 (第2/3頁)

加入書籤

無幾。大量手持長形盾牌和長矛的重步兵整齊地排列在陣列的中央位置,一共分成了四排。在這些重步兵的前方,佈置著三排手持圓盾和砍刀的近戰步兵;而在他們身後,則是三排揹負著弓弩和火銃的輕步兵。至於那些精銳的關寧鐵騎等騎兵部隊,同樣被安置在步兵戰線的後方。

大順軍的騎兵如同疾風一般從步兵陣線的後方疾馳而出,他們騎在馬背上,以驚人的速度衝向關寧軍的陣地前沿。騎手們動作熟練地拉開弓弦,搭上箭矢,隨後箭如雨點般密集地飛出。面對如此猛烈的箭雨,關寧軍的重步兵們手忙腳亂,紛紛舉起手中的盾牌試圖抵擋。然而,對於遠處的射擊步兵來說,他們可以自由選擇目標並進行還擊。

大順軍的步兵陣線猶如潮水般地向前推進著。就在這時,關寧軍的火力如雨點般集中向他們傾瀉過來。然而,在弓弩手的掩護下,大順軍的重步兵們紛紛舉起手中的長矛,側身緊緊依靠著長盾,不慌不忙、悠然自得地向前緩緩移動。明軍火力不足的致命弱點瞬間暴露無遺。

大順軍幾乎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便迅速逼近了吳三桂的刀牌手。伴隨著一陣激烈而沉悶的盾牌撞擊聲響起,大順軍長矛手的優勢變得異常明顯。關寧軍的刀牌手在重壓之下,不得不連連後退。見狀,關寧軍的第二線盾矛兵迅速衝上前來,接替了已經開始敗退的前排。

這兩支裝備和戰法差不多的隊伍,在戰場上就這麼短兵相接了。這種情況,上一次出現還是200多年前的靖難之役呢。

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然號稱精銳,可大部分人都只是躲在精銳後面的老油條。這些人打仗的時候,通常都是出工不出力,只要一看到形勢不對頭,立馬撒腿開溜。而大順軍則完全不同,他們在西北長期歷練,又在中原等地多次與明軍拼殺過,戰鬥力非常強大。

由於數量上不佔優勢,山海關的守軍逐漸支撐不住。而大順軍的精銳在前兩天的戰鬥中儲存了實力,現在依靠著人數和體力的優勢,成功地擊退了關寧軍的兩翼。最終,吳三桂和他的精銳部隊被大順軍三面圍困。

此時此刻,吳三桂的關寧軍已然瀕臨崩潰邊緣!他們的步兵遭到大順軍自左右兩側的圍剿,而雙方的騎兵則在方陣的空隙與兩側激戰正酣。至於身處北方山頭觀望戰局的清軍心中作何感想,我們無從得知。然而,多爾袞卻機敏地察覺到,時機已至!

隨著嘹亮的號角聲劃破天際,李自成最不願見到的一幕終究還是上演了。只見清軍的阿濟格與多鐸各率兩萬精銳騎兵,順著風向從山坡上疾馳而下。在釋放出一輪凌厲的箭雨後,滿洲與蒙古的騎兵如猛虎般撲向大順軍步兵身後的輕步兵。

眾多大順軍尚未有時間擺出射擊架勢,便被裝備精良的重甲騎兵擊潰得暈頭轉向。緊接著便是一片混亂與潰敗。那些仍在前方奮勇搏殺的重步兵,很快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許多士兵紛紛倒在了清軍與關寧軍的夾擊之下。

李自成這位曾經威震天下、縱橫南北的一代霸主,其輝煌的征程卻在這片血跡斑斑的石堆戰場上戛然而止。他的精銳部隊在城門和山間遭到了來自兩面敵軍的夾擊,被打得七零八落,毫無還手之力。面對如此慘敗,李自成別無選擇,只得率領著殘部退回北京。

而此時,清軍剛剛取得一場大勝,又怎會錯過乘勝追擊、鞏固勝利果實的良機呢?他們迅速派出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緊緊追殺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的部隊經歷了長時間的戰鬥,已經疲憊不堪,難以抵擋敵人的進攻。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李自成終於擺脫了追兵,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時間來到了1644年6月6日,這一天,清軍在這場戰役中大獲全勝,併成功地進入了北京城。而在此之前,那些撤退到這裡的大順軍早已逃之夭夭。李自成在離開之前,還殘忍地處決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