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2章 種家軍 (第1/5頁)

加入書籤

種溪饒有興致之際問道:“爹爹,都說種家軍名揚天下,孩兒卻不知家史,還望賜教。”种師道掰著手指頭,一一耐心仔細介紹道:“我祖父有八子,叫做種詁、種診、種諮、種詠、種諤、種所、種記、種誼。數種詁、種診、種諤最是戰功顯赫,關中百姓稱其為‘三種’。家父排行第七,叫種記,也是能征善戰。老夫有一弟,便是种師中。我兄弟二人目下都投軍,都戍邊關中,抵禦西夏。由此說來,我種家自祖上就心憂天下,盡忠報國。子孫後代當不辱沒祖上才是。浩兒與溪兒如今還小,還望你們文武雙全,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种師道語重心長的嘆道。說話間神情肅穆,頗多感慨。種浩和種溪這才瞭然不惑,知道了種家軍的歷史,頓時頗感自豪,胸中豪氣沖天。

張明遠道:“范仲淹,家師提及他的文章,便是滔滔不絕。”費無極道:“他也是教書先生,和我師父差不多。”種浩道:“有童謠也唱范仲淹,我還記得這樣兩句。”隨即吟誦道:

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种師道笑道:“你們可知,當年羌人把範大人稱之為‘龍圖老子’,可是名噪一時。”費無極、種溪忙問是何緣故,种師道笑道:“當年仁宗皇帝讓範大人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經略西夏防務,故而羌人聽了,便大呼‘龍圖老子范仲淹,文武雙全非等閒。’”

張明遠、種浩又問党項人如何稱呼范仲淹,种師道哈哈大笑道:“党項人和範大人對決,屢戰屢敗,便捶胸頓足叫道:‘小范老子胸有十萬甲兵,神出鬼沒,天人下凡。’也難怪党項人如此心驚膽顫,範大人不動則已,動則讓党項人丟盔卸甲,抱頭鼠竄。”此言一出,眾人破涕一笑。

种師道又叮囑種浩、種溪、張明遠、費無極等人要以范文正公為楷模,學有所成,建功立業。張明遠和費無極盡皆點了點頭,種浩頓時正氣凜然的半跪在地,上前拱手道:“謹遵父親大人教誨,孩兒一定不負朝廷、祖上和父親的期望。父親所言極是,我很是佩服范仲淹大人,他當年在關中抗敵,又栽培我種家軍,西夏党項人就不敢造次。此時此刻,孩兒就想起了他老人家的詞作來,如此一曲《漁家傲》真是感人肺腑。”說到這裡,隨即吟誦道: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眾人心悅誠服,佩服有佳。種浩意猶未盡,緊接著仰天長嘆:“還有他的《岳陽樓記》寫的洋洋灑灑,乃是憂國憂民的慷慨陳詞,令人受益匪淺。真是難以體會他老人家當年在岳陽樓上,眺望那洞庭湖水的那番情懷了。”種溪不甘示弱隨即吟誦開來: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誰說不是,范仲淹那老人家憂國憂民,算是我大宋老驥伏櫪之人,不過奸人當道,他也是身不由己,苦不堪言了。聽說范仲淹當年沒有登上岳陽樓寫《岳陽樓記》 ,他當時在鄧州,是他好友滕子京在嶽州重修岳陽樓,送了一副畫叫做《洞庭晚秋圖》到鄧州,請范仲淹寫文章。這才有了舉世聞名的《岳陽樓記》 ,這文章實乃美文,當名垂青史。”張明遠最愛范仲淹的這篇文章,故而對此來龍去脈,瞭如指掌,便介紹道。

種溪對作畫之事自然興趣盎然,可惜無緣見到那幅圖,便嘆道:“可惜我生不逢時,不能與范仲淹和滕子京成為好朋友,那《洞庭晚秋圖》早已失傳,恐怕無人見得到。可惜,可惜!”噓唏不已之際直搖頭。

張明遠道:“我平生有許多憾事,這其中之一,便是不能見到李太白和蘇東坡,如若和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