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李隆基 (第1/2頁)
唐玄宗李隆基出生於公元685年9月8日,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生母為竇德妃(後追諡為昭成皇后)。
李隆基自幼聰明過人,博學多才。他的成長過程正值武周時期,宮廷政變頻繁。
三歲時被封為楚王,九歲時改封為臨淄王。
長壽二年(693年),其生母竇德妃被武則天處死。
聖歷二年(699年),李隆基及其兄弟解除監視,外出任職,他先後出任親衛府右衛郎將和尚輦奉御。
景龍四年(710年),李隆基搶在韋后稱帝前發動“唐隆政變”。
他與太平公主聯手,率軍衝入皇宮,誅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滅韋氏全族。
事後,李隆基扶持其父唐睿宗李旦復位,自己被立為太子。唐睿宗重新即位後,與大臣商議立皇太子。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皇太子,但李成器極力推辭,認為李隆基扶持唐睿宗登基有功,自己不能居於李隆基之上。
參與過政變的大臣也多支援李隆基,唐睿宗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李旦禪讓於太子,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
然而,姑母太平公主效仿其母武則天干政,她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得知太平公主欲發動政變,搶先下手,消滅了太平公主在長安的黨羽,並賜死太平公主。
此後,李隆基改年號為開元,寓意重振唐朝基業。
開元年間,李隆基在政治上整頓吏治,選賢任能,重用姚崇、宋璟等賢臣;經濟上調整政策,重視工農業發展;軍事上改革兵制,鞏固國家統一;文化上提倡文化教育,下令所有州、縣、鄉都要設立學校。
他還進行了一系列開疆拓土的行動,如加強西北軍鎮、擴充屯田等,使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出現了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口增長的全盛局面,史稱“開元盛世”。
但李隆基晚年逐漸變得昏庸,驕矜自傲。
他開始沉迷享樂,後宮宮女增至四萬餘人,宦官人數不斷增加,其中高力士尤被重用。
開元末年,李隆基十分寵幸武惠妃,武惠妃去世後,有人進言稱壽王的妃子楊玉環“姿質天挺”,李隆基將其召入後宮,後冊立為貴妃。
楊貴妃深得李隆基寵愛,其家族也因此飛黃騰達,楊國忠更是成為宰相。
楊國忠為個人利益瞞上欺下,導致貪腐現象日益嚴重,而李隆基卻疏於朝政,唐朝的危機不斷加重。
天寶後期,唐朝的土地兼併問題嚴重,社會矛盾尖銳,節度使制度使節度使權力過大。
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擁兵自重,最終聯合平盧軍兵馬使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外戚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
叛軍迅速控制了河北,李隆基派榮王李琬、高仙芝為帥東征,但由於軍隊缺乏戰鬥力等原因,最終全軍覆沒。
天寶十五年(756年),李隆基帶著楊貴妃姐妹、皇子皇孫和楊國忠等大臣出逃。
行至馬嵬坡時,衛軍將領陳玄禮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及楊貴妃的三個姐妹,並逼迫李隆基賜死楊貴妃,史稱“馬嵬坡之變”。
此後,李隆基西逃至蜀郡。太子李亨北上,並於同年七月在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安史之亂使唐朝國勢一蹶不振。李隆基住在蜀郡期間,生活還算安定。
至德二載五月,他追冊唐肅宗的生母楊妃為元獻皇后,以調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