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6章 紅包 (第1/1頁)

加入書籤

何夏到了晚上,脫外套的時候,羽絨服的口袋裡掉出了一個紅包。

何夏想起來還有這一茬,拆開一看,數張紅色的大團結。

有點兒震驚,但又在意料之中。

姑姑和姑父對何夏一直大方,壓歲錢每年都給,但從不給這麼多,每次給多了,何媽媽都想辦法給還回去,何夏反而落不著。

“我也有四百六呢。”

何華從被窩這頭鑽到那頭,剛冒出個頭,看姐姐在數錢,隨口搭上話。

如果是給孩子的小紅包,總要搭點零頭,顯得數目上好看些。

何夏點完這十二張一百的大鈔,打算裝回紅包再給還回去。

要知道,何媽媽在服裝廠早出晚歸一個月工資才兩千不到。

年三十晚上,何媽媽揹著何奶奶,給何華一百,何夏兩百充當壓歲錢。

這是大手筆了。

塞錢進去的時候,才發現裡面還有張小紙條。

字跡並不十分好看。

張九敏從小被勒令對著字帖練字,哪怕學習成績下降,一手好字不曾改。

姑姑和何媽媽一樣,大字不識幾個,這字也絕不可能是她寫的。

只有姑父。

何夏很少看到姑父的字。

只有上大學那會兒,見過一回。

那時姑父讓張九敏到大學給她送生活費,半舊的信封,鼓鼓囊囊的現金和薄薄的一張信紙。

信紙上的話很短,情誼很長。

姑父叫何夏好好學習,何華上高中有姑姑陪讀,她什麼都不用操心,把書念好就行。

這次小紙條上的字更少了:夏夏,收著,你媽要問,就說給了六百。

何媽媽給張九敏包的一千,如果何夏按照六百匯報給何媽媽,加上何華的四百六,在何媽媽看來,一來一回,有來有往,賬目也算平了。

姑父的裝修小隊不愧越幹越好,人心拿捏得準準的。

何夏抽了六百出來,熟練地夾在一本教育理論的書裡。

何夏摸著書脊,心想過幾天再去街上,又能囤一批舊書了,不知道舊書店的老闆有沒有收到何夏要的舊教材。

何夏要舊教材大有用處。

一是收集癖犯了。

二是以前的舊書,特別是理科類的教材,內容反而全面些,現在的課本改版後刪減不少,為的是啟發學生思考。

這是從前學校裡的一個老教師告訴何夏的。

何夏想著收兩套舊課本,一套給張九敏,一套自己留著。

姑姑和姑父給的壓歲錢是何夏兩姐妹在整個寒假收到的最大的紅包了。

除了何奶奶在何夏家住了幾天鬧了點不愉快,整個寒假還是很愉快的。

何瑞靈寒假的時候,還來找何夏玩了。

元宵節,村子裡要舞龍燈。

今年的雪太大了,幸好過年後沒再下大雪。

一般夜裡下了,第二天太陽出來就化了。

村裡的廣播也號召大家及時剷掉陽臺上的雪。

再者村裡基本上都是二層的小樓房,剷雪及時,沒有發生房屋坍塌。

何夏家裡搬過來好些年,也是第一次見村裡舞龍燈,聽說是為了祈福。

就在土地廟前的小廣場開始,沿著馬路遊行。

沿著馬路居住的人家,二樓的窗戶是個很好的觀景臺。

熱熱鬧鬧的,來了許多外村人。

只是熱鬧過後,終究要歸於平靜。

過完元宵就完年了,該外出打工的打工,該上學的上學。

何夏痛苦地恢復到上學的生物鐘,晚睡早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