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9章 交流會 (第1/2頁)

加入書籤

何夏沒想到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會過來旁聽。

還不知道從哪裡拖了兩張凳子坐在教室後面,班主任在旁邊站著,倒像兩位女士的保鏢。

何夏俏皮地說:“我就不用自我介紹了,先拋塊磚,引出白玉。”

“語文能講的東西太多了,今天主要給大家講一下閱讀理解,想先問一下同學們,閱讀理解方面,大家有哪些不清楚的。”

何夏真誠地詢問,也好挑大家感興趣的講,不浪費彼此的時間。

“不理解作者的意思。”

“能理解文章的內容,但是不會總結。”

“寫滿了老師不給分。”

……

何夏等大家踴躍發言得差不多了,學著班主任清清嗓子,點點頭:“大家說的也是我之前常犯的錯誤,很多同學答題的時候看文章似懂非懂,或者能看懂,答題的時候寫不到重點,導致失分。”

“首先咱們班同學的基礎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能看懂文章的內容,但是為什麼答不出來,是沒有去揣摩出題人的思路。”

“做閱讀理解,不要過度分析作者的心境。”

“舉個例子,比如我寫,中考那天,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很多同學都喜歡寫這樣的開頭,寫作文嘛,交代下時間背景,也湊湊字數。”

同學們領悟地一笑,何夏不要太懂他們了。

“但是。”何夏話音一轉 ,“出題人希望看到的答案是什麼,揭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渲染了中考悲涼的氣氛、暗示了人物悲慘的命運和複雜的心情、與即將到來的美好假期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是何夏高中的時候常聽到的一個梗,為了方便和拉近距離,何夏把高考換成了中考。

這一番話,逗笑了大家,注意力也就更集中了。

“當然,大家一定要在每一小點前面加上數字序號,這樣老師就能清晰明瞭地看到你的得分點。”

“很多同學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想得太少,我出現的問題是想得太多,因為我喜歡哪個作者我就喜歡課後去買他的書看,拿我喜歡的大大朱自清舉個例子,他的散文一般分為三類,寫景遊記、寫人抒情、社會題材、還有表現生活情趣的。”

底下的同學糾正:“四類。”

何夏不好意思地道歉:“對不起,口誤了,因為我事先去了解過這個作者的生平,他是在國家成立之前去世的,所以我看到他的很多作品,答題的時候就自作聰明地往他的生平背景套,比如他有一篇表現生活情趣的作品,叫作《看花》,人家真的是看花,我答什麼樂景襯哀情,這不就離題了嘛。”

“人家就真的只是看個花而已,文人的生活也是很有情趣的,像古代文人,他們沒有手機電腦,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是人家也有自己的休閒生活,比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就是到小鄉村拜訪朋友,還有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說明古人生活的樂趣,平時可以多看看古詩文,先自己理解,不懂再去看註譯。”

“不好意思,剛剛跑題了,還是回到閱讀理解,我們要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一定不要過分解讀,而是要去揣摩出題人的意圖。”

“還有同學說,自己知道意思但是寫不出答案,這是不會總結。”

“閱讀理解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有答題模板,當然,這個只是小技巧,並不是一勞永逸,平時還是要多讀書的。”

“比如,讓你分析文章標題的作用,答案無外乎以下幾種。”

“1、文章的線索、貫穿全篇;

2、總結文章內容、點明主旨;

3、形式新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或者吸引讀者都可以;

4、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突出了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