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從頭開始 (第1/2頁)
修路的事李恪全權交給了李玄道,李恪要做的事,就是李玄道需要什麼,李恪迅速準備好。如何修路李玄道比李恪有經驗,但做好後勤保障,李恪比李玄道有經驗。
在齊州練出來的。
李恪現在正在忙什麼?忙著造車子。
現在的馬車的車輪製造技術太繁瑣,製造時間真的長。李恪現在想的是,不管是現在修路還是以後修溝渠,如果有大量車子,不僅可以運送泥土石灰,還可以接人上下工啊。比起人用雙腿從村裡到上工的地方,用車子接送可是快多了。
更何況,隴右這地方不缺挽馬。
李恪選擇要造的車子,就是手推獨輪小車的雙輪版本。簡單來說就是,將車體中間下面的那個單獨的小車輪,變成車體兩邊的兩個小車輪,同時,車子也稍微加長一點,能夠坐的下四個人加一些工具。當然,擠一擠坐六個人也行。
為了能夠大批次快速製造,李恪這種從手推獨輪車改造過來的小車一切從簡。車輪的製造方法很簡單,幾塊木板拼成周長為八尺的正方形,然後切圓中間打孔。車底座用木料打造,邊上護欄和車板直接用砍下來的毛竹,將枝葉砍掉再打磨光滑做成。
五個人合作,原材料充足的情況下,一天就可以做出三輛車來。
李恪對自己改造出的這種小車很是滿意。
至於使用壽命?能用就行,壽命就不在乎了。畢竟製造很是簡單,沒有造過車子的人,稍微培訓一下,造車不一定會造,但自己維修卻是沒問題的。
畢竟是從手推獨輪車改進過來的,結構簡單是一脈相承。結構簡單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除了車輪需要有點專業的人來製作外,其餘的婦女和半大孩子都能上手。
因此,李恪除了招募二十個有點手藝的男子來專門製造車輪外,其餘的製作都是招的婦女和半大孩子。
看著那些忙活的熱火朝天的半大孩子,李恪嘆口氣,不過就是中午管飯且有肉,這些半大孩子就嗷嗷叫著拼命幹活。沒辦法,大唐現在也就是能吃飽飯,而且還很看天,想每天有一頓吃好,遠著呢。
四天後,李玄道看著李恪帶著一群農婦趕著一大堆馬車過來,人是傻眼的。
“這這這這……”李玄道看著這一輛輛車,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一匹馬拉三輛車,一輛車上可以坐四個人或者拉近六百斤的東西。不能再拉多了,再多車子就頂不住了。”李恪很是遺憾道。
李恪這話一出,李玄道如何不明白,這些車子就是用來接送這些民夫上工回家,以及運送泥土石灰什麼的。不管這些車子有多麼簡陋,輪子總比兩條腿要省不少事啊,這要節省出多少時間,李玄道想都不敢想。
“蜀王殿下,您才是工部尚書最合適的人選!”李玄道正色道。
“別,本王可不想被工部那群人給氣死。”李恪擺擺手道。
倒不是說貞觀時期的官員不負責,而是,工部是大唐各部中,外行人最多的一個部門了。別的部門一般是三成外行七成內行,工部是兩成內行八成外行。那兩成內行中,一成半是精通築城修路的,剩下一點是懂軍械製造的,再扒拉一點才是懂水利的。
而且這點懂水利的,還優先去保障運河暢通以及大河大堤了。只能說,這個時候,懂水利的人才……你說不被重視,比較重視;你說有沒有專業培養懂水利的地方,抱歉,真沒有。
在大唐,懂水利的官員許多都是代代傳承的,爹死了兒子繼承。父子相傳不是問題,問題是,待遇跟不上。想想,堂堂工部尚書是個不懂水利的外行人,就知道一二了。
將車子都扔給李玄道,怎麼調配歸他負責了。至於李恪,就是問李玄道還需要多少車馬多少錢糧什麼的,然後去做好準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