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靜夜沉思 (第1/2頁)
一家人團聚俱是喜不自勝。安母在兒子陪同下,攜眾人來到正堂,聽著子言繪聲繪色講述進城服役、北上運糧、營中救人、火焚狄軍及南下長安一些事兒,故事七分真三分假,自然隱去自己受傷、身陷囹圄等許多事。在場諸人一個個彷彿身臨其境,時而眉頭緊湊,時而憂心忡忡,時而喜逐顏開,時而嚮往憧憬,尤其是幾個小孩子,聽到驚心動魄及周軍大勝處,哇呀,蹦啊、跳啊。這時想起自長安帶回許多禮物、糕點及零碎吃食,急忙喚來安錦兒及阿達媳婦兒開啟,分發眾人,一群小傢伙頓時嘰嘰喳喳,興奮地手舞足蹈、跳個不停,而後跑出屋外,競相追逐,似有無窮樂趣,安母對著兒子讚道“有孩子的地方就是熱鬧呀!”
瞧著一群孩歡快地跑出屋外,感嘆童年真好!人總期望著長大,認為只要長大就可以娶漂亮媳婦兒、吃好吃的、穿喜歡穿的衣服、掙好多錢、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似乎只要自己長大,一切皆可接踵而來,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卻不知長大總伴隨著煩惱,伴隨著各種曾未蒙面的困難,直至無人在為你遮風擋雨,獨處這大千世界利益網中,直面各種艱難苦恨、利益抉擇,不可自拔。有道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感嘆一聲,收回眼睛,看著一屋子人喜笑顏開、笑容滿面,似乎一切艱難困苦都值了。人雖獨處利益場,畢竟還是社會組織中人,大到社會,小到家庭皆如此,或因血緣、或因情感、或因道德、或因倫理、或因利益結合在一起,扮演著兒子或女兒、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哥哥或姐姐、弟弟或妹妹、親朋或好友、上司或下屬、僱主或僱工等等各種角色,其各種行為舉止皆受到各種角色倫理、道德及律法的規範、約束,同情相親而喜,私慾相疏而惡,因此人不但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更是社會意義上的人。
講完自己的故事,時間已經來到黃昏,享用完葉娘準備的豐盛晚餐,瞧著大家高興模樣,子言方才安安心心回到書房。坐在書桌前,看著依舊開啟的書籍,擺放整齊的筆墨紙硯和一塵不染書桌,一切恍如昨日,卻生隔世之感。
“咚咚咚…”房門被敲響,這會是誰呢?
“哥哥,我進來了哦!?”一個聲音道,想來是“收租”人到了。還未等子言回答,房門被推開,安錦兒先是探出頭來,等見到自己哥哥,方才踏入門內。“哥哥,你怎麼也不回一聲呀,我聽之前回來的人說你受傷了,而你剛才一句沒提?是不是不想我們擔心,傷的重不重?”正說著,便探頭探腦盯著子言,準備出手親眼瞧瞧。
子言連連閃躲,討饒道:“沒事兒沒事兒,我的好妹妹,你瞧我這不是好好的嘛!有像出事兒的樣子嗎,你別聽他們瞎說,都是嚇唬你的哦!來來來,看看哥哥給你帶什麼了?”而後自懷中取出一個布包,小心開啟,待現出真容,安錦兒那雙眼睛完全被吸引進去,立刻出手奪過,捧在手心,唯恐哥哥反悔。
“哥哥的禮物怎麼樣?收了帶著便是,瞧你那小心的樣子!”
“還是哥哥好!”而後擁抱下自家哥哥,喜滋滋地拍下子言後背,蹦蹦跳跳地跑出門去。
夜逐漸深了,而房中的安子言愈加睡不著,後背及屁股的傷勢雖在痊癒,但由此引發的瘙癢令他實難忍受,起身撥一撥油燈,挑高火苗,再次拾起書桌上攤開的書籍,翻看開來。
書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萬物有本末,凡事有始終,能夠知曉、明白事物的先後次序,就接近“大學之道”學習和修養的方法了。然而我們如何能夠通曉、明白事物先後次序,並確立原則,一以貫之呢?這就需要我們知行並進,始終做到按原則辦事,原則即是“知”,按原則即是“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