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9章 不仇富也不排斥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軍說,他不想再去莫斯科冒險,想留在山北做點正經生意,沒想到轉了一圈,最後還是做了“倒爺”,不過現在倒騰的不是物資,而是鐵路局的貨運計劃。

北方工貿公司成立後,一開始是做鋼材貿易的。當時實行的是價格雙軌制,計劃內和計劃外的鋼材,有巨大的價格差異。

河西省的經濟比較落後,基本沒有鋼鐵產能,不管工業生產還是基建工程所需的鋼材,主要靠外省調入。

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憑藉父輩的關係,趙軍每個月都能從省外鋼廠和本地物資部門,搞到幾百上千噸的計劃內鋼材指標,然後把這些指標加價數百到一千元,轉手賣給別的貿易公司或者終端使用者,每個月輕輕鬆鬆賺二三十萬不成問題。

然而,西北公司的好日子只過了半年,就戛然而止了。

一九九三年,國家取消了對鋼材的計劃管控,所有鋼鐵廠的出廠價一夜之間暴漲,不管是誰,只要把錢拿來,鋼廠就給你裝車發貨。

沒了計劃內和計劃外的價格區別,也就沒有了套利空間,又看不上批零價格之間的蠅頭小利,西北公司的鋼貿生意沒辦法繼續做了。

在趙軍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有鐵路局內部人士給他出了個主意,給北方公司的營業執照上,增加煤炭運銷的經營範圍,利用老爺子在路局當一把手的便利條件,做貨運車皮的轉手生意。

趙軍被人一點而通,立刻把西北公司的主營業務,變更為煤炭運輸和銷售服務,並在鐵路局申請了貨運戶頭。

說是煤炭運銷服務,趙軍對這個業務一竅不通,也懶得勞心費神,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經營這個業務。

他每個月都會以莫須有的煤炭供銷合同,向鐵路局貨運處申請運輸計劃,等車皮計劃批下來後,西北公司會把運輸計劃,賣給專門倒運煤炭的煤販子。

趙軍所說的“煤老闆”,其實是專指“煤販子”,並不包括靠開小煤窯,靠消耗國家資源賺錢的那部分人。

老爺子在路局當了多年領導,趙軍和鐵路局那幫人很熟,不用父親打招呼,也不用扯老子的虎皮,貨運處的領導和具體辦事人員,自然知道趙公子的身份,對西北工貿公司關照有加。

鐵路運力資源,當然要重點關照國營煤炭生產企業,但也不會不兼顧大量民營經濟體的需求。

關係不硬的非國有煤炭運銷企業,每月申報一百個車皮計劃,能批覆五個就算不錯了。而趙軍的西北公司,申請的達成率至少要比別的公司高五倍,每月都會從路局貨運處,拿到不少於五十個車皮的計劃。

不用自己組織貨源,也不用天南海北地找使用者,把車皮計劃賣給別的煤炭運銷公司,西北公司每月都會有穩定的收入。

對於煤炭這種價值不高,但數量卻極為龐大,而且運輸距離很遠的大宗物資來說,鐵路運力可是最緊缺的資源。

誰手裡有運輸煤炭的鐵路計劃,就相當於掌握了財富密碼,賺錢是必然的結果。

三十年後的今天,這種情況只是緩解了一些,並未得到根本解決。

就全國而言,煤炭產能絕大部分在北方地區,而大部分使用者卻在經濟相對發達,人口稠密,用電量巨大的南方地區。

北煤南運,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

鐵路運力不足,是誰都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

趙軍告訴我,西北公司的鐵路運輸計劃,百分之九十的發貨地在古城,但他自己從來沒去過古城。

這個情況我能理解。

古城是河西省最大的煤炭產地,產量佔比超過了百分之六十,而且使用者以江浙地區為主。

古城的民營經濟很發達,Gdp常年位居全省各縣之首,尤其是非國有煤炭企業生產的煤炭,佔到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