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迎頭一棒 (第1/3頁)
挺大的辦公室裡,正中間擺放著一個自制的大鐵爐,五六個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爐旁取暖。
“這是會計徐冰雅,這是技術員申小濤,這是材料員老張,這是出納小苗,這是生產排程老任。”
孫建成指點著,把屋子裡的人介紹給我,他們是厂部的全部工作人員。
大家表現很得平靜,沒有好奇,沒有驚訝,更沒有激動,反倒有種事不關己的冷漠。
別說沒有我以為會有的掌聲,甚至連個平常的笑臉也沒有收到。
榆樹坪是個山溝,面積不到十平方公里,四面都是高山,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常住人口,是礦上的職工和家屬。
在這個半封閒的社群裡,幾乎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尤其是人事變動這種比較敏感的訊息。
任命林子龍擔任修造廠廠長,是昨天晚上召開的黨委會決定的,今天上午上班前,修造廠大多數職工都知道了這個訊息。
在我走進廠區大門前,大家已經把我的個人情況扒了個底朝天。
多大年齡,此前在哪個單位上班,是什麼職務,結婚了沒有,家住在哪兒,媳婦叫什麼名字,如此等等,在他們面前,我幾乎成了個透明人。
冷漠和無所謂我可以接受,只要不是敵視和抗拒就好。
在火爐旁坐下,當著大家的面,孫建成皺著眉,給我介紹修造廠現在的情況。
全廠在冊職工一百八十七名,其中固定工三十一人,集體工九十六人,剩下的都是家屬工,也就是臨時工。
廠裡有機加、鉚焊和機修三個車間,主要任務是為榆樹坪礦的井下生產提供服務,具體講就是,完成礦上下達的機電裝置維修任務,生產製造井下生產需要的一些簡單零部件。
在當時,幾乎所有有點規模的國有煤礦,都配套建有這樣的、直接為煤炭生產服務的機電修造廠隊。
榆樹坪礦的情況有點特殊,是十幾年前才建成的新礦,機械化程度高,生產規模大,配套建設的機修廠產能不足,經常滿足不了生產的需要。很多機電裝置的維修,要委託給六十多公里外的礦務局總機廠,運進運出,委實不太方便。
於是,礦上在機修廠之外,另建了一個機電裝置修造廠,以彌補機修廠生產能力不足的短板,同時,也是為了解決部分職工家屬子女的就業問題。
對榆樹坪礦來說,機修廠是不用算細賬的輔助生產區隊,是名正言順的嫡子。
而修造廠,雖然也是親兒子,但不是長子,從出生那天起,就不可能和機修廠平起平坐,也沒有同桌共食的資格,被劃作獨立核算的二級單位,自負盈虧。
尊卑貴賤,遠近親疏,分得是明明白白。
前些年,行業大形勢好的時候,大家的日子都好過。
礦上大鍋裡的飯,機修廠根本吃不完,靠人家挑肥揀瘦剩下的殘羹剩飯,修造廠也能混個肚兒圓,從來沒為一日三餐發過愁,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整個煤炭行業進入了寒冬。
榆樹坪礦因為是新礦,產量大,機械化程度高,生產成本比較低,雖然沒有停產,但也因為價格倒掛和運銷不暢等原因,連年虧損,被迫減少了生產量。
產量低了,機電裝置執行的時間減少,維修保養的工作量必然會少很多,生產所需的自制零配件和材料,需求量也大幅度減少。
大鍋裡沒有多少飯,在機修廠也經常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靠拾人牙慧過日子的修造廠可就慘了。
吃了上頓沒下頓是常態,連續好多天沒飯吃也是常態。
這樣的日子,短時間的話還能咬著牙硬扛,時間長了,擱誰也受不了,再這樣下去,要餓死人的。
孫建成皺著眉,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