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章 粵北山區小鎮 (第2/2頁)

加入書籤

,去供銷社或合作社買回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就趕回家幹農務。所以許多圩集均很早就會散圩,而這個叫石坎的圩集卻比較另類,這裡的圩集由早到傍晚都陸續有人趁圩趕集,可能這裡盛產陶瓷,許多外地客商會從各地趕來採辦,稍微帶點商業氣息,所以與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河的兩岸,房屋建築依水而建,錯落有致。每家都有一個臨水埠頭,如同房屋的專屬港灣。這些建築多為鋪頭鋪尾,前面是熱鬧的商鋪,後面的臨水埠頭則方便了上下貨以及日常挑水使用。

三八圩,曾經,每逢集市,街道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琳琅滿目的商品擺滿了商鋪,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充滿生活氣息的交響樂。如今,歷經歲月變遷,集市不再。這裡反而成了居民的聚居地,機關單位宿舍或者新圩置換店鋪的原居民,都被安排在這原來繁華的地方里聚居。

當地居民一直飲用著這清澈的河水,那河水猶如大地母親的乳汁,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臨水埠頭邊,時常能看到婦女們洗衣挑水的身影,她們的笑聲和河水的流淌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溫馨而美好的生活畫面。

啞巴阿生的祖上物業叫六和堂,是鎮裡面最大的商號,二七圩臨水商鋪大半歸屬六和堂,可惜了,偌大的家業因解放後公私合營而劃歸政府部門經營,而阿生家父母早亡,只剩下阿生和爺爺收養的乾兒子黃清一家,阿生的幹伯爺黃清,是一個忘恩負義的狠人,他私自把六和堂捐贈給政府而自己撈了一個供銷社副主任的職位,只把連片商鋪原來的住宅偏角倉庫二層哨樓給啞巴阿生居住,自己一家堂而皇之以供銷社副主任身份入住在原來阿生家的五進房大屋,他只是提供一些基本維持生活的食糧給阿生,啞巴阿生就是一個破落資本家後代的存在,被認為只剝削階級的報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