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六十三章 攜十二人南下九江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小標題:誰說儒生無用,一張嘴抵數萬軍

給劉邦心中帶來暖意的是劉邦叫來幾個核心人員,圍爐而談定計策。

由於劉邦欲捐關中之地,來找與共功者,那麼人選就顯得很重要,如果選不好,不僅會寒此刻追隨之將,還會釀成分不均的惡果。

之所以各地紛紛叛楚,挑戰楚的權威,就分封不平,紛紛反叛。

這次的核心人員是在劉邦身邊的幾個,如張良、陳平、劉交、盧綰、夏侯嬰、灌嬰、靳強等。

“楚騎來眾,追之甚急,一旦項羽得知吾在何處,定是猛撲而來,可策反黔布,令項羽留擊之,可緩燃眉之急。”這是劉邦向幾位核心人員傳達的意思。

“然也,欲使項羽必留擊數月,當需一能言善辯之士,方能令布勿以楚強漢弱而判斷天下之勢。”陳平得知張良的獻策後非常贊成,他率先和劉邦達成一致的意見,那就是去策反黥布。

張良給指出方向,陳平根據劉邦的心思,立刻謀劃具體執行方案。

如今漢於彭城大敗,各路諸侯王皆以為楚強漢弱,與漢無所依,欲策反黥布是相當有難度的,何人去做,人選暫時難倒劉邦。

現在不僅酈食其不在身邊,連二號人物陸賈也不在身邊,楚在後緊追,事不宜遲,需要立刻遣人去。

陳平給出劉邦的建議,多是離間和策反的陰計,和陽謀是很不同的感覺,劉邦乍一聽還有點不太習慣。

這個時候陳平向漢王提出組建一支可以打暗戰的隊伍,劉邦贊成,讓陳平正式組建這支隊伍,不僅能打明戰,還能打暗戰的全能人員,尤其擅長策反和離間的危險任務。

欲組建這支隊伍,劉邦首先想起的就是奚涓以及奚涓初步組建的月影衛,很顯然在陳平看來,現在的月影衛太小兒科,完全達不到陳平的要求。

陳平離開後,身邊就只剩下任謁者、中涓之職等親近的人。

看著大部分著儒服的人,劉邦心中的不悅之意漸漸生出,“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

這些人都是劉邦的親近之人,絕對信得過,但要說計天下事,能力多不足,故而劉邦心生感慨,可用之人太少。

恰好負責傳達稟報(謁者)的隨何進來稟告事情,聽聞劉邦如此說,隨何心中有些不快,不是為自己不快,而是為儒生們抱不平。

隨時道,“不明白漢王之意?”

不清楚劉邦所謂,其實是在反問劉邦。

劉邦也不拿架子,正在為張良的計策落實犯愁,沒有合適的人選,再好的計策,如果沒有一個執行力很強的人巧妙去完成,那就是海市蜃樓,無疑反而是有利無害。

劉邦道,“誰能為吾出使淮南,令布發兵倍楚,留項王擊之數月,吾取天下可以百全。”

隨何道,“臣請使之。”

聞言,劉邦眼眸中沒有驚訝,也沒有質疑,有的是肯定,隨何何許人也,旁人或許不知,但能成為劉邦謁者的人皆是親信之人。

不瞭解的人,怎麼敢用在身邊。

看人準不準,在劉邦的世界中那不是絕對的,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

能留在劉邦身邊的人不多,諸如石奮、周緤隨何等人,各個有自己的特色。

石奮和周緤二人一直像是劉邦的貼身侍衛,周緤是無論任何情況,始終沒有離心之意,讓劉邦在亂矢中有一絲安全感,石奮做中涓更是兢兢業業。

有一批的貼心忠心之人相隨,利與不利,皆是種基礎力量。

隨何是一儒生,和叔孫通、陸賈等人皆是儒生,或許是漢王戰敗的原因,厭惡穿儒服之人,叔孫通立刻穿短服,著楚服,劉邦看著順眼很多。

對此,隨何看不慣叔孫通阿諛奉承,諂媚於上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