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小標題:有人歡喜有人憂,冊立太子動人心

“子不知乎?漢王今日欲立太子,一里之外允許國人瞻仰。”

“冊立太子?”

“漢國有太子,跟國人有關係乎?”

“愚昧無知,立太子,必定會有大赦,吾那不孝子或許能有重見天日之時。”

“不僅有大赦,亦有減免,或許還能賜爵。”

到處皆能聽到如此的對話。

街上頗為熱鬧,有擺攤賣麵食的,絹繒、家居等店鋪開始紛紛開張,還有走街串巷的小販,更有引人矚目的測字算卦的先生。

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然最熱鬧的還是小小的酒舍和茶舍。

無論是種地還是養家畜的,皆在酒舍裡討論著今日的大事。

“兄弟,立太子,為何那麼多車馬進櫟陽?”

“以吾之見,不只是立太子,否則那麼多諸侯之子匯聚櫟陽,何為?”

國人不知何時已經很自覺的從立太子之事慢慢轉移到眾多諸侯之子匯聚櫟陽之事。

這些經常居住在都城的國人早已練就非常毒辣的眼神,這些進城的多為少年英雄,從他們騎的駿馬或者乘坐的香車,皆能推斷出非富所能匹配。

所用車馬的規制絕非尋常富足人家,皆為諸侯將相家所特有。

國人們皆知能夠在關中獲得食邑的又絕非尋常諸侯可比,定為漢王所倚重的梟將。

“諸侯之子匯聚櫟陽,恐怕將有一場大仗要打。”有人揣測道。

“此話何意?”

“吾聽聞楚漢相持於滎陽,漢王回關中,還能為何?”

“雍王?”

……

王宮內,一片喜慶,似有嫁娶之事,猶盛尋常節日。

祭天封壇,文臣諸將列隊兩旁,莊嚴而隆重猶盛漢中封壇拜將不知幾倍。

依照叔孫通制定的預立太子儀式,乃漢王臨殿,群臣諸將大會,謁者引太子進殿,司空宣策,中常侍授璽綬,太子謝恩,三公稱賀;朝王后,謁太廟,大赦天下。

劉邦的意思是現在戰況緊急,一切從簡,所以叔孫通便將其簡化成以上流程,故而除卻正在圍困章邯和滎陽對峙楚軍的群臣諸將不能親臨外,所有在關中的皆聚集在櫟陽。

那些不能親臨的,則由其繼承者來朝賀,故而才有諸侯之子連夜趕到櫟陽的場景。

這一點,劉邦本來是準備取消,一切從簡嘛,但叔孫通堅持己見,意思是已經減的不能再減。

後來劉邦和張良有過一個對話後,劉邦立刻同意,馬上下達命令,命在諸侯之子在關中者皆匯聚櫟陽。

在三公稱賀上,毫無疑問,丞相蕭何,太尉盧綰,御史大夫周苛皆在,自然不會減。

三人還非常興奮,覺得有幸可以見證未來漢國的接班人,預立太子這個制度秦朝曾建制,但並沒有立太子。

其實對於立太子這件事,最終打動劉邦的一點就是認為秦之所以滅亡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及早確立扶蘇為太子,讓趙高鑽空子。

提出這一點的是蕭何,當時劉邦詢問為何要急著立太子,蕭何只說勿忘秦趙高之亂。

有三公稱賀,可以確定太子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只是下面的流程出現問題,朝王后,謁太廟,大赦天下。

謁太廟,大赦天下,這個沒問題,由劉邦在,但朝王后就是犯難之事,此時的呂雉正在楚軍中做人質,劉邦想讓戚姬來暫代。

戚姬自然不會拒絕,能夠暫代,那是有意義的,為此可叔孫通表示此不合禮儀,太子朝的是王后,而非姬妾,給阻止。

可圍繞這個事情產生的微弱波動卻慢慢形成。

劉邦提議讓戚姬來代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