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2章 出兵路線與戰船的問題 (第1/2頁)

加入書籤

敲定了玻璃銷售的策略之後,朱元璋和朱標又加快了組織軍隊和船隊前往石見銀礦的進度,不過具體路線和地圖都需要張寒凌提供,如果沒有的話,那就需要安排人一點點前去摸索和勘探,時間上將會遙遙無期。

從御書房出來,張寒凌深吸一口氣,夜色如水,絲絲涼意入腦,一路疾行,趕在宵禁之前回到了別院。

回來後,張寒凌關上書房,連老秦準備好熱水喊他前去沐浴都沒有理會。

相比於玻璃的銷售,張寒凌現在內心的波動讓他更重視石見銀礦的事。

開啟電腦,查閱了一下離線的Google地圖,得益於張寒凌辭職前就職於國土部門,大學時的專業也是地理學科類的,所以對於全球的地理地礦都略有了解。

在電腦螢幕上,張寒凌仔細研究著日本島的地形地貌。

透過對比現代地圖與明代時期的地圖,張寒凌發現,石見銀山所在的位置與現代地圖中的位置幾乎完全一致。

這意味著,他可以憑藉自己對現代地理知識的瞭解,為朱元璋和朱標提供準確的地圖和路線指導。

然而,要想成功抵達石見銀山並開採出白銀,還面臨著許多挑戰。

首先,他們必須穿越茫茫大海,找到正確的航線。

其次,他們還要面對可能出現的惡劣天氣和海盜襲擊等危險。

此外,如何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和船隊,以及如何保障物資供應等問題也擺在他們面前。

根據記憶,張寒凌依稀記得石見銀礦位於倭國山陰地區的島根縣。

在大明現在的時間點上,那裡應該還是荒蕪一片。

而從地圖上看,島根縣與廣島是緊挨著的,石見又位於島根縣偏西南方。

結合歷史上倭國戰國時期的勢力分佈,那裡目前靠近的勢力應該是毛利和大內大名。

若是要圖謀石見,那就需要一個好的藉口去佔據那裡,然後穩住周邊勢力,畢竟外來者很容易受到群起而攻之。

需要先花幾年時間開採出足夠的白銀,等到白銀轉化為大明的國力之後,再一次性掃平周邊,佔據整個大島,從而確保銀礦的安全。

既然考慮出兵石見,那就必須考慮後勤問題。

倭國物產匱乏,加上隔海相望,想要有穩定的物資供給,必須在海上有一個跳板或者補給站。

剛好,石見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中間隔著對馬島,所以需要先從朝鮮拿下對馬島。

為了形成多兵種作戰,特別是這時的大陸騎兵對倭國軍隊保持碾壓態勢。

那拿下對馬島的同時,可以把濟州島先給拿下,這樣後方養馬場也就有了。

根據張寒凌的初步規劃,海上路線直接從現在的松江府出發,到達濟州島之後先養精蓄銳。

然後再佔據對馬島,隨後再往東偏北方向直航,就可以直接在石見登陸。

到時候清除周邊野人,穩住毛利和大內大名,就可以直接開採了。

對照地圖,張寒凌畫了一張簡圖,標出了航行路線,從松江府出發到濟州島約520公里,再到對馬島約300公里,最後到石見約250公里。

考慮明初造船業的發展水平,應當暫時還未發展到七下西洋那樣可以製造大寶船的程度,當時的代表作主要還是陳友諒主持建造的樓船。

朱陳大戰期間,陳友諒忠實地貫徹以大勝小的思想,其艦隊主力戰船均為自己製造的“鉅艦”。

“鉅艦”還有一個名字,即“樓船”。

樓船是我國傳統的內河戰船,因船上建有“重樓”而得名。

樓船的船體高大,是一種大型的划槳船。

樓船的作戰能力強大,但也有其缺點: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