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4章 接下去的每一步都是知識點 (第1/4頁)

加入書籤

卡維穿越前也遇到過胎盤黏連和植入,甚至是穿透性植入也不是沒見過【1】。有些臨產進了產房順產,孩子剛出來,結果遇到植入就直接在產房徒手進宮腔做剝離。

當然絕大多數植入都帶有前置胎盤需要上臺手術,產科問題肯定是產科醫生上臺,卡維沒辦法主刀。

做不了主刀,普通助手還是能做的,反正腹腔外科手術的宗旨都差不多。而且產科常年缺人手,年輕時科與科之間沒分得那麼明確,常被拉去做壯丁,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隨時當救火隊員的習慣。

面對侵入子宮肌層的胎盤組織,剝與不剝都會造成大量出血,所以胎盤植入的兇險程度非常高。即使放在現代也需要轉移到有實力的上級醫院,由經驗豐富的產科醫生接手才能處理,19世紀沒有這樣的條件。

卡維的催產素只能用來收縮子宮,靠子宮本身壓迫其中的血竇來達到止血的目的,但對胎盤植入來說效果不大。

這種植入性胎盤一旦剝離後,子宮會形成一個深入肌層的大範圍創面,血竇大量開放出血量驚人,單靠子宮本身收縮難以止血。何況卡維的縮宮素沒有進一步提純,有非常強的升壓作用,效果有限,使用量也有限。

缺乏止血藥,催產素效果有限,如果再遇到大出血臨床能做的就只有補液輸血。

補液卡維已經在做了,而輸血有太多困難,因為不管是做臨時的血型配對、選人抽血以及血液離體後的存放問題都需要一一解決。而且異體輸血會帶來許多其他問題,過敏等嚴重輸血反應在19世紀可比失血更難處理。

看著這樣一個麻煩的子宮【2】,卡維不得不推翻入腹前的主張,選擇慎重,因為一旦下刀就是爭分奪秒。

“這些紫黑色的血管遍佈在布倫達子宮肌層中,我首先要探查一下這種侵襲性極強的胎盤有沒有植入周圍組織的可能......”卡維翻找了下方的膀胱和腹腔內其他臟器,“還好,植入只限於宮內,並沒有擴充套件到其他地方。”

這算個好訊息,至少布倫達的生存機率從90%來到了他之前判斷的70%。

檢查完周圍組織,卡維第二個要面對的是切口位置的選擇。

在觀眾眼裡,他避開了前置胎盤,依然挑了常見的子宮體切口。但在卡維自己的眼裡,這個決定裡有著許多取捨,不是簡單一句按照常規能概括的。

古典式剖宮產的切口位置在子宮體,之所以會選擇這裡是因為容易擴大視野,方便取胎。

但子宮體切口會升高再次妊娠時子宮破裂的風險,不管怎麼看,這個年代再次妊娠的可能性都要比現代高得多。而且提高切口也不一定能避開前置的胎盤,所以卡維一開始就決定使用新的子宮下段切口。

然而,胎盤植入的位置正好覆蓋了子宮前壁下段,面積超過了5*5,在這兒做切口出血量會非常大。

這些因素綜合之後,卡維還是把手術刀放回到了子宮體:“我們避開了這些血管,直接選擇植入區域的上方做橫切口。我和兩位助手的速度一定要快,在大出血爆發之前取出孩子......”

手術劇場因為這個奇怪子宮的出現,徹底沒了聲音。

所有人都收斂起了對胎盤植入的好奇心,屏氣凝神看著劇場中央的手術檯。這樣的子宮就已經讓所有人大開眼界,而接下去的手術過程也一定是從沒有人觸及過的領域,這也就意味著接下去的每一步都是知識點。

普通觀眾不想錯過,那些精於醫學的醫生和學生更不想錯過。

甚至於連伊格納茨和瓦特曼這些醫生也都拿出了自己平時用的筆記本,想要把整個過程都記錄下來。

“我們先切開子宮體,做大約5cm左右的切口。”

卡維剛說完,手術刀刃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