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9章 計劃 (第2/4頁)

加入書籤

行了。

霍特和塞迪約都是19世紀早期生人,在經了外科渾渾噩噩的中葉後,沒想到會在退休前看到這幅景象。

“就像黎明驅散了黑暗......”

“我是一種被囚困在逼仄小屋裡數百年,終於一朝被人解放了出來的感覺。”

霍特眉毛微微挑起,看向自己的老友:“上一次見你這麼夸人還是對我們的老師,巴黎外科界的帝皇。”

“你也知道,我那都是裝的,他老人家就好這口。”

“那現在呢?”

“心悅誠服。”塞迪約不假思索。

......

達成了如此成就,讓全巴黎技術最好的塞迪約都心悅誠服的卡維,這幾天卻似乎消失在了新聞報紙上。在新聞更迭格外頻繁的歐洲文化中心,想要保持高銷售量,記者就只能疲於發現新的熱點。

其實像卡維這樣能在各大報紙頭條上連續出現好幾天,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現在就算再有成就,那也是醫學界的事兒,在老百姓的眼裡,卡維無非就是又完成了兩臺手術罷了。

但這只是一種浮於表面的正常現象,在這種現象深處往往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正常。之前冒險替換稿子,被評論報一腳踹開的薩菲特就是其中之一。

他犯了報刊媒體的大忌,近乎於被封殺,接下去的半年裡沒有任何一家報紙敢用他。

但人是人,工作是工作,老闆不要人卻可以要他的工作。只要薩菲特筆桿子夠勤快,積極寫稿,那些報紙還是願意支付報酬的,只是酬金要比普通記者少上許多。

他不是沒想過放棄,碼頭最近缺人,安穩當個搬運工收入還算穩定。

可惜自尊做不到,並且碼頭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量也不是他這個身板能承受的,幹了三天就做回了老本行。

被卡維當面斥責的畫面還歷歷在目,本著哪兒跌倒從哪兒爬起來的原則,薩菲特再次把目標對向了卡維。不過他不懂外科,也沒資格再進主宮醫院的手術劇場,只能結合最近看到聽到的訊息找點冷門的角度。

比如為什麼碼頭最近會有那麼多醫生過來光顧?

而且過問的就那兩三家,賣的大都是海產品,最後反覆確認才知道他們都是為了從愛琴海運來的希臘海綿。可他卻不清楚海綿的具體作用,也沒錢去套訊息,為了錢只能瞎寫一通。

小報倒也無所謂,只要內容夠吸引人就能賣錢,對錯無所謂,先把銷量拉起來再說。

這種毫無根據的猜測肯定和記者職業精神相背離,但想要維持家裡的收入,他只能硬著頭皮寫。一篇稿子5法郎,比起原先要廉價許多,但擺脫了“事實”的桎梏後,產量提升了許多。

單是從碼頭回家後的兩天時間,就讓他洋洋灑灑寫了五篇稿子。

從收入角度來看,真正做到了靠產量獲勝,也稍稍緩解了他的迷茫,產生了一種“可以靠這個工作養活全家”的幼稚想法。結果第三天他就收到了受稿的新報價,因為競爭激烈,5法郎一篇的價格變成了4法郎,愛寫不寫。

薩菲特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寫。

然而到了第五天,因為稿子質量下滑,價格也跟著下滑,從4法郎跌到了3法郎。

這個價格近乎腰斬,雖說走量可以把收入撐起來,可好點子是需要腦子去思考的。寫了那麼多天,能寫的早寫完了,沒有熱點新聞支撐,薩菲特窩在家裡憋了好幾個小時都拿不出個成篇。

加上生活條件、賣價下跌帶來的焦慮,更進一步蠶食了他的靈感。

直到第七天,收稿的小報社也知道再沒有了降價空間,徹底和他說了拜拜。薩菲特在這一週寫了15篇稿子,總收入60法郎,倒是和在報社裡的薪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