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0章 巴黎世博會 (第2/4頁)

加入書籤

∶1]與推薦的熱氮比[(100~150)∶1]、糖脂比(1.0∶1)差距較大,而預混腸外營養中的熱氮比(167∶1)、糖脂比(0.8∶1)更為理想[72]。

2.複合腸外營養與預混腸外營養併發症比較:預混腸外營養治療的患者血液感染率低於複合腸外營養治療的患者。

兩項關於腸外營養相關的血液感染的回顧性分析,納入113 342例接受腸外營養治療的患者。試驗組為接受預混腸外營養的患者,共7 925例;對照組為接受複合腸外營養的患者,共105 417例。透過使用多元logistic迴歸對基線差異、危險因素和潛在混雜因素進行調整,並採用傾向評分匹配作為敏感性分析。預混腸外營養的血液感染率低於複合腸外營養的血液感染率(19.6%比25.9%,p<0.001;11.3%比16.1%,p<0.000 1)[72, 73]。

一項關於複合腸外營養與預混腸外營養治療引發胃腸道症狀的回顧性分析,共49例患者。對照組為接受複合腸外營養的患者,共29例;試驗組為接受預混腸外營養的患者,共20例。試驗組均出現噁心症狀,對照組有6例出現噁心症狀。對照組有更好的胃腸道耐受性。

推薦建議28:複合腸外營養與預混的腸外營養對於需要補充腸外營養治療的患者均可以滿足其基本需要。預混的腸外營養其血液感染率較低,安全性高,可作為首選。對於需要補充更多的電解質或者對營養需求更高的患者,可選擇複合腸外營養進行個性化的腸外營養。

(三)腸外營養治療的終止時機

腸外營養治療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況下仍可以維持營養狀況、體質量增加和創傷癒合。對於相應患者,如果過早停止腸外營養,患者會有營養不良和發生併發症的危險;但是持續腸外營養時間越長,發生導管相關感染和腸外營養相關肝病的風險就越大[74]。因此,對於使用腸外營養的神經外科重症患者,應時刻努力將患者轉為腸內治療。為了避免過度餵養,在增加腸內營養的同時,應適當減少腸外途徑的能量,一旦腸內營養的供應超過目標能源需求的60%,並仍可逐漸增加時,可選擇終止腸外營養。

推薦建議29:建議對沒有腸內營養禁忌證的接受腸外營養治療的神經外科重症患者,應努力轉變為腸內營養治療,隨著腸內營養的加量,相應地應減少腸外營養的能量,直至腸內營養達到能量目標的60%時,可選擇終止腸外營養。

【五、神經外科重症患者營養治療新增劑的使用】

(一)微量營養素及抗氧化劑

提供包含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微量營養素是營養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腸外和腸內製劑的不同之處在於,出於穩定性原因,一般腸外製劑不含微量營養素,因此腸外製劑需要單獨新增。有研究表明,微量營養素的缺乏與重症患者的不良預後有關[75]。但在補充微量營養素後能否改善預後存在爭議,這可能與患者的差異性存在相關性。

氧化應激反應定義為氮氧自由基反應的增加與內源性抗氧化機制之間的不平衡。常見於敗血症性休克、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嚴重燒傷和創傷的患者。

抗氧化的微量營養素,主要有銅、硒、鋅和維生素e和c。在嚴重的炎症情況下,它們的迴圈水平會下降到正常參考值以下。注意這些微量營養素作為抗氧化劑使用時往往需要較高的劑量,這裡不應與每日補充所需的營養劑量相混淆。如果未證明嚴重缺乏,則不建議在臨床環境中使用超過dri 10倍的劑量。

1.硒:硒的抗氧化作用機制為啟用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家族抗氧化酶的活性。低硒水平與嚴重炎症、器官衰竭和不良預後有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