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6章 西江苗寨 (第1/2頁)

加入書籤

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路程,蕭不凡兩人來到了目的地,其實從機場到西江苗寨路程並不遠,只需要半個小時的路程就可以了,但是由於西江苗寨是個景點,每天前來遊玩的旅客太多,路上非常堵車,才導致了半個小時的行程花費了足足兩個半小時。

蕭不凡兩人在寨子門口下了車,跟隨著來旅遊的人群一起走進了苗寨,跟其他遊客一樣,他們也準備先在這遊玩一番,採購藥材的事不急,等玩夠了,離開那天再去採購。

兩人在寨子裡面一邊遊玩,一邊瞭解寨子的歷史及文化特色。

西江苗寨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整個苗寨建築依山而建,擇險而居,點、線、面的空間佈局很好地在西江苗寨中呈現出來,使整個苗寨富有節奏感。房子的空間佈局和建設的風俗禮儀體現出人文和建築實體的結合。

西江苗寨的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

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刺繡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

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西江苗族吊腳樓源於上古居民的南方幹欄式建築,運用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的組合,構成三維空間的網路體系,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和諧統一,相得益彰,是中華上古居民建築的活化石,在建築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慮,多數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西江以前有風雨木橋,主要有平寨通往歐嘎的平寨風雨橋和南貴村關鎖整個西江大寨風水的南壽風雨橋。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擁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苗族建築、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傳統習俗不但典型,而且儲存較好。西江苗族過去穿長袍,包頭巾頭帕,顏色都是黑色的,故稱“黑苗”,也稱“長裙苗”。

西江苗族博物館位於西江千戶苗寨景內,由具有典型苗族建築風格的六棟單體兩樓建築群組合而成,外觀為苗族獨特的吊腳樓。

館內共設展廳11個,分別為前廳、歷史廳、生產廳、節日廳、歌舞廳、建築技藝廳、服飾銀飾廳、苗醫藥廳、巫文化宗教信仰廳、生活廳、多媒體多功能廳。

館內珍藏有一千多件苗族文物和三百多張具有代表性的圖片、畫像、書籍,從苗族歷史、生產、生活、節日、音樂、歌舞、服飾、銀飾、苗族醫藥、建築、巫文化宗教信仰展現苗族文化的獨特性和多元性,是研究和了解苗族文化的大看臺。

蕭不凡兩人一直遊離在寨子裡面,並未離開寨子,到寨子外的風景區遊玩。

期間兩人還在下午時分觀看了苗寨的表演,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場由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節目,苗族人表演的歌舞節目有當地的色彩,華麗的服飾、歡快的歌舞和美麗的愛情故事。

漸漸地,蕭不凡兩人對苗寨也有了深刻的瞭解,這時的天色已慢慢昏沉,已經到了傍晚時分。

寨子裡面有專門接待遊客的餐館及住房,兩人找了一家環境比較好的餐館吃了個晚飯,順便在餐館旁邊的民房開了一間豪華的客房。

黃昏時分,西江千戶苗寨千家萬戶就亮起了燈。隨著天色越來越暗,西江千戶苗寨變成燈的海洋,西江千戶苗寨呈現牛頭的形狀。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在山坡高處的路邊修建了觀景臺,開通了觀光車。

蕭不凡兩人就像恩愛的情侶一樣,手牽著手遊走在寨子裡,欣賞著寨子的萬家燈火,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