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97章 孔子出仕2:什麼是孔子內修七教外行三至的治國理政思想? (第2/3頁)

加入書籤

六是誘導百姓孝悌。

七是選拔有才能的人。

治理民眾,若實施這七項措施,那國內必定無人犯罪。

主公,身居上位者若愛護百姓,如同手足愛護腹心,那百姓必愛戴居上位者,如同幼兒對待慈母。

上下相親如此,故令則從,施則行,民懷其德,近者悅服,遠者來附,政之致也。

主公,以指可量寸之長短,以手可量尺之長短,以臂可量尋之長短,此乃近身之規則。

周制,三百步見方為一里,一千步見方為一井,三井合為一埒,三埒成為一矩。

五十里之地可以建城,百里之地可以建都,此乃積蓄財物之需,令民眾安居。從而,遠方蠻夷雖服飾不同,言語不通,紛紛歸附。

即使沒有市場交易,百姓也不缺乏生活用品;沒有嚴刑峻法,社會秩序也不會混亂。

捕獵魚獸,並非為充盈宮室;征斂賦稅,亦非為充實國庫。而是以財貨彌補災年不足,以禮節防範淫逸奢靡。

主公,多一些誠信少一些文飾,禮法就會得到遵守,國君的命令百姓就會聽信,國君的行為就會成為百姓的表率。

君與民之間,如同一個人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自然;百姓信任國君,如同相信寒來暑往的自然規律一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海之內,如果人人可見國君聖明的德政,那國君離百姓雖遠,可會感覺百姓一直在自己身邊。

如此,則勿需動用武力,自有威懾之力;不必賞賜財物,臣民自然親附。國君之恩惠,萬民皆可感受。

故臣認為,明君七教而內可守國,外可敗千里之敵。”

魯定公聽得熱血沸騰,孔子的話道理很清楚,他聽得津津有味。

於是魯定公又問道:“請夫子再跟寡人詳細講講何為三至。”

孔子道:“三至,乃禮節、獎賞和音樂這三種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最高的禮節,是不需要謙讓卻使國家得到治理;

最高的獎賞,是不需要耗費財物而賢士高興滿意;

最美妙的音樂,是不需要發出聲音卻讓百姓和睦相處。

故明君治國,務必力求三至。如此則可聲名遠播於天下,賢士盡歸附於己,百姓皆可為己所用。”

魯定公虛心道:“請夫子講得詳細一點。”

孔子道:“所謂最高之禮節,是明君應知道天下賢良士人的數量,知道其姓氏名字,掌握其才能德行,知曉其住處所在,並封其爵而賜其地,使其得到尊崇。此乃不需要國君刻意謙讓卻讓賢士自願自覺幫助國君治理國家也。

所謂最高之獎賞,是用官職彰顯賢士之名聲,用俸?富貴其家族本人,勿需另行賞賜財物,此乃不需要耗費財物而賢士高興滿意也。

所謂最美妙之音樂,是讓天下百姓重視名節聲譽,從而不行違禮背法之事,達到人人和睦社會和諧,此乃不需要音樂有聲而百姓和睦也。

故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如此,則可以對外征伐。

主公,仁慈莫過於愛護人民,有智莫過於知賢,明君治國莫過於選拔賢能。如此,則國君可使天下賢士皆為之效力!

對外征伐,目的是討伐禮法廢弛的國家,廢棄昏暗殘暴的國君,撫慰其百姓,不奪其民財。明君所至,如及時雨降臨,所經之地越廣,所得民眾越多,此乃對外征戰無往而不勝之故也。”

無論是魯定公還是五位卿大夫,都對孔子的回答心服口服再加佩服。

這樣的治國理政人才,魯國一直廢棄著沒有好好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