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6章 國之大小:為什麼魯國要將大國、中國、小國必須區別對待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不上,只能算是小國。荀庚是大國的中卿,相當於中國的上卿,當然要比孫良夫這個小國的上卿地位要高。”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當然得先與晉國人盟誓,再輪到衛國人。於是,公元前588年周曆11月28日,魯成公與晉國上軍帥荀庚舉行盟誓,重溫了14年前的赤棘盟會精神。

第二天,即11月29日,魯成公再與衛國執政上卿孫良夫舉行盟誓,重溫了兩年前的兩國會盟精神。

誰都沒有意見,連衛國執政上卿孫良夫也沒有意見。其實,所謂大國、中國、小國,確實是存在的,但那是大周王朝成立之初,已經對所分封的各諸侯國予以了定性。

大國,指的是公爵、侯爵這樣的諸侯國,如晉國、齊國、燕國、魯國、衛國、宋國等。中國指的是伯爵男爵子爵這樣的諸侯國,如楚國、許國等。小國則是指沒有爵位的那些個附庸國,如一開始的秦國、邾國等。

但春秋走到了現在,那些原本意義上的大國,還有幾個存在?隨國、虢國、鄧國等甚至都不復存在了。而原本意義上的小國躍升為大國的也有,如秦國,從一介附庸晉升至伯爵。

國之大小,不再以爵位來區別,而是以國家綜合實力來判別了。

於是,原本都屬於大國系列的衛國、魯國、陳國、蔡國等國,在具有超強戰鬥力和國家實力的晉國、楚國、齊國等國面前,自覺將自己視為中國甚至小國。

魯國之所以出現臧孫許這樣的關於國之大小的區別言論,其實質意義就為了向晉國表示忠心,僅此而已。

顯然,魯國此時的外交政策,就是在明面上無論如何都要將晉國給抬上天去,儘管此時的晉國在綜合實力上不如楚國。

只是,令魯國人沒有想到的是,晉國人貌似根本無視魯國的這番表現。在晉國人的眼裡,一切唯利益是圖,只要符合晉國利益的,就歡迎。而魯國這種高度重視一個盟誓禮儀的先後問題,晉國人根本不在乎。

既然不在乎,那就感受不到魯國的良苦用心。或者說,晉國習慣了被捧上天。魯成公滿滿以為,晉國應該會對此表示出心靈上的觸動,從而對魯國更加關心。

但結果呢?很快,魯國人就感受到了被魯國視為至高無上的禮儀方面的東西,在晉國看來是根本不當成一回事。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