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5章 曲線救主:為什麼欲幫魯昭公的孔子卻要去齊國謀求出仕? (第2/3頁)

加入書籤

生,雖名聲在外,但要想在齊國出仕為官,談何容易?

對了,老師必定是要先去見國君,畢竟國君在老師得子時曾經向老師送過鯉魚,如果得到國君推薦,老師一定可以在齊國出仕為官了。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這正是仲由的性格。

仲由對孔子道:“夫子,此番去齊國,應該先去鄆邑,見國君後再赴臨淄吧?”

誰料孔子搖搖頭,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吩咐仲由道:“子路,直接去臨淄。”

仲由不解,問孔子道:“夫子,你不去鄆邑,怎麼得到國君的推薦,從而在齊國出仕為官?”

孔子道:“子路,為人處世不可糊塗。國君落難,身邊自有一干臣子相伴。

吾若去見國君,即投奔國君,國君自然歡迎,但這也意味著吾向全天下宣告了自己的政治站位。

維護禮制,忠於國君,當然是吾之追求。但情況複雜,君子須有自知之明,並善謀而動。

國君乃魯之國君,豈有向他國推薦人才之理?故吾苦直接投奔國君,國君必留用之,從此吾必失在齊國出仕為官機會。

吾之志,在於展平生所學,行忠君愛國之事。故吾有意在齊國出仕為官,以助國君成功回國。

國君得吾一人之助,與國君得齊之相助,孰輕孰重?子路,汝應該知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君身邊,自有賢臣,多吾一人不多,少吾一人不少。

但齊國於國君,雖有齊侯表態支援,但形勢多變,若吾在齊侯身邊,則可以經常提醒齊侯知義守信,不改初心,以助國君順利回國。”

仲由心悅誠服,師徒二人統一了思想,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齊國出仕為官了。

仲由問道:“夫子欲出仕齊國,那得有人推薦吧?不知夫子欲投何人?齊國名臣,有梁丘據、晏嬰等人為齊侯身邊紅人,夫子是想去投奔此二人吧?”

孔子搖搖頭,道:“梁丘據性貪,乃小人也,非重賄不得接近,吾甚恥其為人,故不投;晏子德高,乃君子也,然輕易不改其志,吾難以說服之,亦不投。”

仲由急道:“那夫子選擇何人相投?”

孔子微微笑道:“卿大夫高張也。高氏家族與國氏家族乃齊國兩大世襲卿大夫家族,且受天子敕封,地位何其尊貴。

但受崔氏、慶氏專權,已然落魄,曾經還失去了卿位。

如今的齊侯,雄才大略,一舉平定了崔、慶兩氏專權,重新起用了國、高兩氏,兩氏皆為齊國卿大夫家族。

但由於鮑氏、田氏兩大家族力量過於強大,故國、高兩氏雖入卿,勢力去非常薄弱,此時正需要廣招人才。吾若投奔,必得重用。”

仲由恍然大悟,道:“弟子知矣!夫子欲投高氏,再由高氏向齊侯推薦。一旦夫子在齊國出仕,憑夫子之學識,必得齊侯重用。

夫子一旦得到重用,必可為國君尋得一個強大的支援力量。夫子深謀遠慮,弟子佩服至極。”

仲由很少直接拍孔子的馬屁,這話說出來,雖然不是刻意在拍孔子的馬屁,但確實聽著令人愉快。

孔子不免有些得意,又與仲由交談了一些為政之道。

坐在前往齊國的馬車上,馬路雖崎嶇坎坷,但師徒二人心情愉快,感覺前路很輕鬆。

仲由也將馬車趕得飛快,意欲快些到達齊國。

此番入齊,孔子並沒有選擇直接向北再折東赴臨淄,而是先向東再向北的路線。

兩條路都要沿泰山腳下而行,直接向北的路,要透過泰山隘口。

由於前番齊國出兵攻取了魯國的鄆邑送給魯昭公,所以透過泰山隘口的路在齊魯邊境成了兩國交戰影響區,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