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莒國來人:據說莒國人非常有個性 (第1/2頁)
魯宣公正想著,突然來報,說莒國來人了。
莒國是來了人,而且是莒國前世子公子僕。但公子僕不是來朝見,也不是來聘問的,而是逃難來了。
原來,公元前609年冬,莒國發生了內亂。引發內亂的原因那是老掉牙的橋段了。莒國國君莒紀公可能是腦袋被門夾了,居然搞了個廢長立幼,廢掉了其世子公子僕,另立幼子公子佗為世子。
本來嘛,已廢世子公子僕也應該心碎眼閉認了命,但他是一個非常有性格的人,既然你老爸國君處事不公,那就休怪兒子翻臉不認爹。再加上莒國有一些公卿大夫們也對莒紀公強烈不滿,既然你國君行事糊塗違反規定,那就給你點教訓。
有了莒國一些位高權重的公卿大夫們的支援,頗有個性的公子僕就發動了政變。政變的過程我們不詳細說了,反正莒紀公得到的教訓就是在公子僕的策劃下,莒國的一眾公卿大夫們一二三一起出了手,將莒紀公給殺了。
莒國人這麼有性格?是的,我們再說一例。史料記錄了莒國一位史官的故事。莒國先君莒敖公時期有一位叫柱厲叔的史官,知識淵博且敢於直諫,膽識過人。
有一次,柱厲叔見莒敖公寵信小人,釋出了一些不得人心的政令,便上書勸諫國君親賢臣遠小人,結果令莒敖公非常反感,莒敖公下令:“今後再也不要聽這老傢伙在朝堂上說三道四了。”
柱厲叔見國君冷落了他,長嘆一聲,果斷辭官,離開都城,去了海邊生活。據說,他在海邊的日子過得很艱苦,反正比後世的魯賓遜好不到哪裡去。但他說不回去就不回去,甚至宮裡請他回也表示堅決不回去。
但是,當柱厲叔聽說國君被身邊小人陷害,面臨大難時,柱厲叔立即整理行裝準備回莒國輔佐國君。有人對他說:“你這個人是不是有病啊?請你回去繼續當官,你不幹。現在國君大難臨頭,你卻要回去輔佐國君,豈不是去送死嗎?”
柱厲叔正色道:“大丈夫立於世,死又何懼?關鍵是要死得其所!老夫是很遺憾,國君當初不聽勸,導致今日蒙難。如果老夫今日為國君赴死,能夠讓後世的國君們知道知人善任的重要性,那就是死得其所了。”
就這樣,柱厲叔毅然回到了莒國都城計城。但此時的莒敖公已經遇害了,柱厲叔悲憤萬分,他站在計城的標誌性建築五孔橋上,仰天長嘆,泣淚交加,然後,縱身跳下五孔橋,自盡而亡。
據說,由於柱厲叔捨身取義,後來人們將這座五孔橋稱為“國士橋”,尊柱厲叔為“千古國士”,再後到來,人們更尊稱柱厲叔為“莒國的屈原”。
對了,這裡出現了一個柱姓,當然,凡是姓必須與氏相關,柱姓來源於柱氏。那柱氏呢?據說,柱氏源於妘姓,即源於顓頊帝之孫祝融氏,祝融氏到了第六代,又衍生出柱氏。但這個是否是真正的柱氏淵源,我們不敢說,請柱姓的朋友還是從柱姓宗譜中找權威解釋吧。
屈原的故事,那是後來戰國時代的楚國故事了,我們暫且不說。但春秋時期的莒國雖小,給我們留下的歷史文化是極其豐富的。千古國士柱厲叔更是給莒國人以捨身取義的激勵。所以,當莒紀公擅行廢立世子時,那些將柱厲叔當成偶像的莒國公卿大夫們和國人們就出來主持公道了,結果莒紀公被幹掉了。
莒紀公被幹掉的幕後操盤手當然就是公子僕,但莒紀公被幹掉後,公子僕卻不是繼任的莒國國君,因為莒國畢竟是有世子佗在。世子佗在另一干公卿大夫們的擁戴下繼任了莒國國君,即莒厲公。
諡號為厲的國君,應該是有兩把刷子的。莒厲公能放任父親莒紀公被害一事不管嗎?於是,莒國徹底亂了,準確地講,是徹底分裂成兩大派系:支援公子僕的一派,支援現任國君莒厲公的一派。
兩派就開始了文攻武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