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第1/3頁)
因為孔子已然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此番赴蔡,如果能夠說服蔡侯更好,如果說服不了,那也就直接去楚國了。
無功不能受?,如果自己無功於楚,那楚王予自己封邑,自己拒之即是。
赴楚國,僅僅是為了向楚王表達謝意而已。
拒之,而後回之。
回哪裡?
自己的祖國,魯國!
在魯國,還要做官麼?
不不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奮鬥目標!
孔子相信,這個奮鬥目標,值得他將餘生全部精力用於其中!
前面,我們提到了曾參,現在我們得正式介紹一下這位大人物了。
曾參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孝子,更是被後世尊稱為“曾子”的儒門大家,由父親曾點引進入孔門,成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也是孔子之孫孔汲的老師。
要知道,孔子之孫孔汲,字子思,後來又成了孟軻即孟子之師。在儒家,孔子、顏回、曾參、孔汲、孟軻並稱儒門五聖。
冉求回到魯國後,很快被季氏家族調薪聘為家臣。
冉求去探望了未追隨孔子出國的師兄曾點,曾點因為身體原因未追隨孔子,一直非常愧疚,尤其是聽冉求介紹了孔子這些年在國外顛沛流離,更是不忍,立即吩咐說年方16歲的兒子曾參立即出國去追隨孔子。
曾參出國追隨孔子,一是代父親盡弟子之義。二是正式拜孔子為師。
有了曾點、冉求這兩位孔子高徒的引薦,曾參自然就成了孔子的弟子。
此時的曾參,今年剛剛從魯國趕來追隨孔子不到一年,故史稱曾參16歲拜孔子為師。
第二天,大家繼續趕路,此時孔子一行人已經進入蔡國境內了,準確地講,應該是陳國與蔡國交界區域。
在春秋早期,國家的概念其實就是一個都城,在地圖上每個諸侯國應該是以一個點的樣子出現的,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一個區域。
正因為如此,所以國與國之間根本沒有明顯的國境分界線。
但如今春秋已經到了末期,國與國之間的邊境概念越來越突出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往往是從邊境城邑被侵略開始,大國之間的戰爭,真正打到一國都城的是罕見的。
孔子自楚國的葉邑一路行來,朝著蔡國而去,其實是朝著蔡國都城而去,但馬路蜿蜒,這段路所經歷過的地域,有時根本分不清是哪個國家的。
陳、楚、蔡三國地盤犬牙交錯,在沒有導航的那個年代,孔子一行人不可避免會走彎路。
一身勇武之力的仲由就自覺地擔任起了開路先鋒,總是在天剛矇矇亮時,他就辭別孔子,先行探路。
這一天,仲由前出探路,時近中午時,仲由發現不對勁了,因為他本想著順原路返回,結果發現自己迷路了。
仲由不由著急起來,正罵著自己糊塗時,不經意發現前面一小片麥田上,有一老農正在除草。
仲由走上前去,向老農行了一禮,道:“老丈,上午好哇。”
老農貌似嚇了一跳,抬起頭來打量了一下仲由,口裡嘟噥道:“上午?都下午了好不好?”
仲由抬頭看了看天,果然日已偏西,都過了正午,不由尷尬,摸了摸頭,忙向老農再施一禮,道:“對對對,中午了,中午了。哦,老丈這麥苗嫩油油的,看來,今年有望豐收啊。”
老農象看怪物一樣盯著仲由看了一會,突然笑了,道:“非也非也。”
仲由一愣,見老農呵呵一幅笑臉,不由問道:“老丈,這是何意?”
老農指了指農地,對仲由道:“這不是麥苗,而是韭菜啊。先生應該是讀書人吧,難怪難怪。”
仲由臉一紅,再次向老農施了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