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6章 天下大亂:為什麼說魯國的春秋舞臺要看仲孫蔑的表演了? (第2/2頁)

加入書籤

,史稱魯襄公。好了,魯國的春秋舞臺,就交給魯襄公了。

不過,魯襄公同學,你真的真的太年幼了,這個亂世不是你可以直接扛起來的。魯國的春秋,就交給三桓去演繹吧。

魯國辦著國喪,但春秋江湖並沒有因為魯國死了個國君而停下戰亂的步伐。前面講過,此時的楚國已經撕毀了弭兵會盟盟約,公然向晉國挑戰。

楚國先是拉攏了鄭國,鄭國奉楚國之命,借宋國內亂之際,舉重兵進攻宋國。楚國更是扶持了宋國的叛黨,分派一支楚軍幫助宋國叛黨駐守其根據地彭城。

宋國吃不消了,當然得向晉國求援。晉國新君晉悼公雖然是一介少年,但這是一個非凡的少年,足可以用英明神武來形容。

晉悼公一聲令下,組織諸侯聯軍救宋。

魯國又接到了通知,此時,季孫行父已經年邁,而叔孫豹剛入卿,子叔嬰齊已死。率領魯軍參與聯軍作戰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孟氏家族宗主、卿大夫仲孫蔑了。

在接下來的魯國春秋舞臺上,仲孫蔑是得好好表演了,畢竟男一號的季孫行父已經快謝幕了,三桓代表這樣重大的責任,理所當然落到了仲孫蔑肩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仲孫蔑,魯國卿大夫,姓姬名蔑,氏孟諡獻,後人稱孟獻子。三桓之孟氏家族宗主,如果將孟氏家族宗主以慶父為第一代算,第二代為公孫敖,第三代為孟孫谷和孟孫難這哥倆,那仲孫蔑為孟氏家族第四代第五位宗主。

對了,在孟氏後面加一個孫字,那是宗主的特稱,意味著國君之孫,這點榮光是要一直沾下去的。所以,史書有的稱孟氏,也有的稱孟孫氏,其實差不多,不需要過多糾結。

由於第二代宗主公孫敖一方面與公室代表公子遂鬥得你死我活的,另一方面又搞了一出愛美人不愛家業的糊塗事來,最終公孫敖被驅逐出境,致使孟氏家族受到沉重打擊。

孟與仲都是兄弟中排名的稱謂,嫡系稱伯仲叔季,庶系稱孟仲叔季。本來慶父是魯桓公之後四兄弟中的庶長子,故形成孟氏家族。但孟氏家族自認為祖上連續兩代出現亂象,還有何臉面自稱老大,再者都在說不分伯仲,於是低調的孟氏家族,最後以仲替孟。

所以到了仲孫蔑這一代,史書不再稱其為孟孫蔑,而稱仲孫蔑。我們這套書裡,沿用的是孟氏家族的稱謂,而非孟孫氏、仲氏、仲孫氏等稱謂。

約公元前599年,孟氏家族第三代宗主孟孫難去世前,指定由哥哥孟孫谷嫡長子蔑繼承家業。就這樣,仲孫蔑開始走上魯國政治舞臺,以孟氏家族宗主身份入卿,成為魯國卿大夫。

仲孫蔑多次率魯軍參與晉國為主導的中原諸侯聯軍,或者在魯成公親自率軍出征時留守魯國,為魯國立下赫赫功勳。史料記載,仲孫蔑為人正直,文武兼備,治家有方,人稱賢臣。

此時,由於執政上卿季孫行父年老體弱,國君魯襄公更是僅三歲的幼童,叔孫豹又剛入卿,仲孫蔑自然就成了三桓的主要代表人物,經常代表魯國行走於春秋江湖。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