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16章 魯墮三都2:為什麼季孫斯居然同意孔子的墮都之策? (第2/3頁)

加入書籤

空其主子的道路!

如此一來,整個就亂了!

而亂的根源,就在於魯國徹底廢棄了周禮!

最應該講禮的大周王朝宗邦,居然成了春秋時期最敗壞禮儀的國家!這是魯國的笑話,也是整個大周王朝的笑話。

一切,都是因為不講周禮之故!

這是孔子之所以認定復禮才是從根本上解決魯國一直內亂之患的理論之基。

但是,孔子不能直接將這套理論搬出來對季孫斯講。

孔子如果這樣直接對季孫斯說:季孫大人,請你帶個頭,將軍隊、人口、土地等還給國君,讓國君徹底掌握國家政權吧。

毛想想好了,那絕對是撞南牆找死的節奏。

在魯國恢復周禮,是一個宏大的戰略工程,需要長時間甚至幾代人的努力。這個過程,是在整個社會層面,慢慢修復禮儀制度的過程。

在三桓面前,孔子只能採取逐步推進的策略,要抓住任何機會一點點去修復周禮。

在這方面,孔子從政數年來,已經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不朽的貢獻。

如治理中都,孔子靠的是禮儀,取得了中都大治的成績。

在夾谷盟會,孔子繼續用禮,為魯國爭取到了巨大的國家利益。

在大司寇任上,孔子繼續推行周禮,成績斐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所有的一切,都未能觸及到以三桓家族為代表的魯國豪門大閥的根本利益。

這個利益,遲早是要觸碰的。否則,孔子的恢復周禮只是一個偉大的魯國夢而已。

如今,機會來了。

執政上卿、大司徒季孫斯親自上門拜訪,孔子當然熱情相迎。

呷了兩口清茶,季孫斯嘆了口氣道:“郈邑之事,可不單單是叔氏的事,也是魯國的事。如今雖然叛亂已平,但難保今後不再有類似事件。國政如此,斯這個執政大夫當得真心很累。夫子是有大智慧的人,斯今番前來,就是想當面接受夫子教誨,務必請夫子不吝賜教。”

孔子捋了捋須,沉思了半晌,突然道:“季孫大夫莫不是在擔心費邑之事吧?”

季孫斯略略點頭,苦笑道:“夫子果然眼光犀利,斯所擔憂的,確實是費邑。如今公山不狃盤踞費邑,手握重兵,儼然一國諸侯的樣子,斯已經完全無法駕馭他了。”

孔子正色道:“叔氏的郈邑,孟氏的成邑,還有季孫大人的費邑,豈非如出一轍?”

季孫斯正在喝茶,聞此言一驚,差點嗆著。他倒從來沒有考慮過孟氏的成邑,只是透過郈邑聯想到了自己的費邑。

孔子盯著季孫斯,問道:“郈邑此番作亂,僅憑國家的軍隊不能奈何之。若非侯犯自己放棄,郈邑之亂定是一時難以平定。季孫大人是否曾想過,如果費邑趁機作亂,再往壞一點想,成邑也趁機作亂,後果會如何?”

如果正如孔子所言,那簡直不敢想象!郈邑還算是三個城邑中實力最差的,如果三大城邑同時作亂,那國將不國!

季孫斯頓覺後背冒汗,喃喃道:“不敢想象,不敢想象吶。”

孔子繼續問道:“對於作亂者,當然要繩之以法。但僅憑武力征伐,可成否?”

季孫斯緩緩搖了搖頭,然後向孔子施了一禮,誠懇道:“請夫子不吝賜教!”

孔子道:“季孫大人,丘不妨直言。大城之所以敢叛亂,在於大城有實力,尤其是城過高,牆過堅,單憑武力難以攻下。

大城之所以城高牆堅,在於各城邑宰僭越規制,私自擴建。

大城邑宰之所以敢僭越規制擴建城牆,在於大夫授意默許。

大夫之所以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