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3章 清理門戶:為什麼孔子要開除仲孫何忌和南宮閱這兩名弟子?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463章清理門戶:為什麼孔子要開除仲孫何忌和南宮閱這兩名弟子?

子家羈,他的睿智,遠見,忠誠,守節,深深打動了讀史的我們。

一開始,魯昭公與子家羈商議要討伐季氏,但子家羈表示了反對。為了讓魯昭公放心,他從此就居於魯宮,以免此等大事洩露。

結果,正如子家羈所料,魯昭公討伐季氏反而遭到慘敗,不得不流亡。

魯昭公流亡去了齊國,子家羈苦口婆心勸他,不要把希望寄託於齊國,而要第一時間求晉國相助。

但魯昭公不聽,結果齊國只是給魯昭公畫了一個大餅,搞了一出虎頭蛇尾的鬧劇,根本沒有真心幫助魯昭公回國。

就在叔孫婼調停魯昭公和季孫意如矛盾之時,子家羈再次苦勸魯昭公第一時間回國。

但魯昭公又不聽,最終失去了國內支援力量,不得不靠著齊國勉強在鄆邑支撐。

再到後來,魯昭公終於聽取了子家羈的良言相勸,赴晉國求助。

但由於晉國已經輕視魯昭公了,魯昭公僅僅努力了一年又失去了信心,再次求助齊國。

子家羈就一直勸魯昭公別對齊國抱任何幻想,結果魯昭公果然不被齊國待見。

直到這一次,魯昭公獲得了最後一次回國當國君的機會,子家羈再次勸魯昭公放下架子,先回國再說。

但魯昭公仍不能把握機會,最後,子家羈獻策讓魯昭公偷偷溜走,但此時魯昭公已經不可能回國了。

子家羈被後人讚譽為富有遠見的智者,但他所輔佐的魯昭公實在是一堆扶不上牆的爛泥。

突然想起後世一個人,阿斗,扶不起的阿斗。

別了,魯昭公。

別了,子家羈。在三桓當政的魯國,對魯昭公忠心不二的子家羈自然不會有屬於自己的舞臺了。

但是,在魯昭公流亡國外的長達八年時間裡,除了子家羈、臧孫賜等人忠心追隨魯昭公外,還有一個人,也毅然走出了魯國,奔赴國外。

他要憑著自己的努力,幫助自己的國君回到魯國。

這個人,正是孔子。

我們講魯昭公的故事,已經將自公元前517年至公元前510年這長達八年的魯國政壇主要故事給講了。

但在政壇之外,還有孔子,也在春秋舞臺掀起了屬於他的風雲。

魯昭公起兵討伐季氏,最後失敗逃亡去了齊國的時候,孔子正在給他的學生講課。

這個時候的孔子,年僅35歲,但他已經開始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課程體系。雖說還不完善,但已經足夠當時的弟子們學習了。

這套課程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圍繞著培養“文、行、忠、信”四方面的人才,設立“德行”、“政事”、“文學”、“言語”這四門學科。

當然,孔子的學識太淵博了,再說也沒有關於這四門學科具體包含了哪些必修課,我們也不好妄言。

但從相關資料中,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孔子對每一名弟子都並非要求這四門學科盡皆精通。

對有的弟子,孔子只要求掌握一門就足夠了。甚至對於某一門學科中的具體教育內容,孔子對於不同的弟子要求的也不一樣。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對某事的看法,孔子根據弟子的個人特點,給予不同的解答。

據說,仲由和冉求都曾經向孔子請教過一個問題,具體講就是如果手頭有一個自己覺得不錯的想法,是不是應該立即付諸行動。

當時,孔子對仲由是這樣說的:如果家裡還有父兄在,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聽聽他們的意見,如果他們都認為可以,那才可以立即付諸行動,哪能想到一出就是一出,隨便就去做呢?

而對冉求卻是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