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3章 三桓全控:為什麼說公孫歸父落幕後,三桓才算控制了魯國政壇 (第2/3頁)

加入書籤

力鬥爭,命運之神沒有眷顧魯國公室,而是青睞了三桓!

自魯莊公以後,魯國政壇就出現了兩股勢力,即魯國公室的勢力和三桓勢力。其中魯國公室的勢力是魯莊公的嫡系、擔任魯國國君的勢力,三桓勢力即魯莊公的三位兄弟後代形成的勢力。

這兩個勢力都源於同一個人,即魯桓公。隨著一代代下來,這種同宗血緣關係慢慢疏遠,從一開始的兄弟關係,到後來的堂兄弟關係,再到後來形同陌路,直到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的鬥爭。

魯國三桓與公室的鬥爭,從魯莊公去世後在魯國政壇開始慢慢形成,到現在已經是好幾代了,我們大致理一理這個鬥爭史吧。

魯莊公去世後,代表魯國公室力量的是他的四個兒子,即相繼即位的公子般、魯閔公、魯僖公和公子遂。四個兒子前三個都擔任過魯國國君,公子遂,即東門襄仲,雖然沒有擔任過國君,但卻是活得最長久、經歷最豐富的,出道後就成了卿大夫,到後來擔任了執政上卿。

代表三桓的力量則是慶父、季友、叔牙,這個時代雖然我們稱三桓,但三桓並非是一個團結的整體,而是存在嚴重分歧甚至互相鬥爭著的。其中慶父與叔牙交好,而季友則與魯國公室交好。所以這個時候,魯國的權力鬥爭,並非是三桓與公室之間的鬥爭,而是三桓中的孟氏、叔氏這兩氏,與季氏和公室的鬥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開始,季氏和公室受到了挫折,其中兩任國君即公子般和魯閔公被殺,季氏家族宗主季友逃亡到了國外,此時掌握魯國大權的是孟氏家族宗主慶父。

到了魯僖公時,形勢發生了變化,季氏和魯國公室牢牢掌握了政權。即季友扶持了魯僖公,同時打壓了三桓中的慶氏,慶父被殺,叔氏家族的話語權也小了很多。

在季友的扶持下,魯國公室勢力得到了加強,東門氏宗主公子遂成上執政上卿,進一步打壓三桓中的慶氏家族,叔氏家族則在沉默中慢慢壯大勢力,並且還分化出一個叔仲氏家族。而季氏家族此時非常低調,季友之子早亡,其孫季孫行父憑著爺爺季友的影響,小心謹慎地維持著家族,並與魯國公室走得很近。

這個時候的魯國,可以說幾乎沒有三桓的勢力影響。

到了魯文公時,在東門氏宗主公子遂的鐵腕治理下,三桓的力量進一步弱化。季氏家族仍舊小心謹慎,而孟氏家族因為其宗主公孫敖自身不檢點導致家族迅速衰落,倒是叔氏家族不斷壯大,成為三桓之首。

這個時候的魯國,三桓仍舊沒形成團結統一的勢力,魯國公室力量強大,形成了東門氏大權獨攬的局面,而東門氏代表的,是魯國公室。所以,魯國公室面前,三桓沒有力量,只能說,三桓勢力隨著季氏家族力量削弱後,叔氏家族開始起來了。

但到了魯宣公時,東門氏宗主公子遂開始消弱三桓勢力最強的叔氏家族,在精心策劃的殺嫡立庶計劃中,將叔氏家族旁支叔仲氏家族給滅了,使叔氏家族勢力得到嚴重消弱。此時的孟氏家族繼續不敢發出聲音,而季氏家族因為季孫行父的小心謹慎,根本不敢與東門氏叫板。

此時,三桓雖然還是沒有形成團結統一的勢力,但三桓中的季氏的勢力越來越大,主要原因是東門氏宗主東門襄仲去世後,季孫行父擔任了魯國執政上卿。只是,由於魯宣公的偏愛,東門氏仍舊得到重用,公孫歸父成了這個時期魯國露臉最多的卿大夫。

這當然引發了三桓的不滿。所以,這個時候三桓雖然沒有形成明面上的團結統一,但季氏家族宗主季孫行父已經決定,必須團結孟氏和叔氏以對抗東門氏。

所以說,這個時候的魯國,以季氏為首的三桓,開始形成了真正的勢力,以對抗以東門氏為首的魯國公室,當然,這個魯國公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