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7章 順事恕施:為什麼孔子認為臧孫辰要比臧文仲更賢能?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些,我們都不去探究了。但也是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在史料中再難見到臧孫紇的名字了,我們的判斷是,從此臧孫紇就在齊國終老,再也沒回過魯國。

再見了,魯國聖人、智者臧孫紇先生,我們也很感謝你。你在魯國春秋舞臺掀起了大把的風雲,值得我們好好去讀,並從你的經驗和教訓中,努力得到屬於自己的東西。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對臧孫紇的評價非常高。孔子雖然不相信臧孫紇逃亡邾國後回到自己的封邑防城,絲毫沒有據城作亂的意思,認為臧孫紇為了保住臧氏家族,此舉是威脅魯國之舉,如果不答應存續臧氏家族,那臧孫紇就據城叛亂。

孔子甚至評價臧孫紇惹禍上身被迫逃亡,說到底還不夠睿智。孔子曾說過,臧孫紇這個人確實比一般的人要聰明得多,如他從齊後莊公所為,預料齊後莊公不得善終,為了怕被齊後莊公牽連,居然用諷刺的手段,拒絕齊後莊公的賞賜,使自己與齊後莊公徹底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臧孫紇這麼聰明,卻為季氏立儲之事出謀劃策,這是不明智的。無嫡立長本就是臧孫紇應該堅持的禮數,他如果夠聰明,就應該教之以禮,奉勸季孫宿依禮而行事。再聰明一點,就應該脫身此等泥潭,怎麼可以陷到季氏家族立儲這等敏感事務中去,甚至還居然幫著季孫宿違反無嫡立長的禮法去立幼呢?

孔子認為,臧孫紇在幫助季孫宿廢長立幼一事上犯了大錯,沒有考慮到季氏長子季彌的感受,結果攤上了大事,無法在魯國容身,只能選擇逃亡。從這一點上講,臧孫紇枉為智者。

但不管如何,孔子對臧孫紇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據說,有一次,孔子高徒顏淵問孔子臧文仲和臧武仲這兩人誰更賢能,孔子認為臧武仲更賢能。

臧文仲和臧武仲,即臧孫辰和臧孫紇,一個是爺爺,一個是孫子。一直以來,在魯國人的心目中,臧文仲為魯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臧孫紇的功績卻乏善可陳,所以,顏回很不解。

不但顏回不解,連當時在場的子路和冉有都覺得老師的評價有問題。

顏回因此反駁老師道:“老師此言,學生不解。臧武仲雖被稱為聖人,但是他身陷禍害且不能免於罪責,致使臧氏失去世襲卿大夫地位,這說明他的智慧不足以稱道。再說,臧孫紇本沒多少軍事才能,卻要親自率師出征邾國,結果兵敗狐駘,讓魯軍損失慘重。

這樣的人,說明其智慧與聖人的名聲不相符。反倒是臧文仲,雖已去世多年,但是其治政智慧和理政格言仍然被後人奉為經典,被認為不朽。老師怎麼說臧武仲比臧文仲更賢能呢?”

孔子道:“臧文仲雖然可稱不朽,但其立言乃身死後而立。然而他生前在道德修養方面存在諸多瑕疵,不仁不智各有三。”

心直口快的子路不禁驚訝道:“臧文仲居然還有不仁不智之事?而且還各有三件這麼多?弟子可真不解了,還請老師詳細講解。”

孔子見大家一臉懵逼的樣子,抖起了書包:“臧文仲三不仁,一棄賢大夫柳下惠而不用,二置六關以徵稅,三使妻妾織蒲席而與民爭利。其三不智,一是私藏天子專屬器物蔡之大龜,二是縱容禮官夏父弗忌在主持祭祀儀式時違反昭穆順序,三是鼓動國人祭祀海鳥爰居。

此不仁不智各三,皆乃違反禮制,由於臧文仲身居高位,因此在魯國造成了惡劣影響!由此而知,臧文仲雖有功績於魯國,但三不仁三不智,終究掩蓋了他的賢德。

而臧武仲呢,雖然政績不如臧文仲,但能做到遇大事而不糊塗。如流亡至齊國,齊莊公知其賢能,打算以官職和封邑請他出仕。但臧武仲能夠從局勢中準確判斷齊國將要發生內亂,所以絕不接受。為了拒絕封賞,臧武仲故意用言語相激,最終成功避免受封,消除了風險隱患,這就是真正的智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